“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自古以来,人们看到圆月,便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亲人和故乡。那么,月亮的家又在哪里呢?
早在1879年,西方博物学家就开始研究月球的形成。乔治·达尔文就曾提出,由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太阳引起的潮汐周期形成共振,地球部分物质被甩离出去而形成了月球,大洋就是留下的“大坑”。
但是,当时的理论带有很强的主观猜测性,科学证据和观察事实较少。随着对月球的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也努力在帮助月球寻找家乡和亲人,目前主要形成以下四种说法。
姊妹说
姊妹说也叫共增生假说,这一学说认为,太阳系在46亿年前是星云盘(云雾和尘埃)状态,随后99.8%的物质在中心会聚形成太阳,剩余的星云在各自的区域内逐渐吸积、会聚、碰撞、增生,最终形成行星,地球和月球便是在星云盘中同时增生形成的。
该假说盛行一时,但是至今仍无法解释月球的“零压密度”问题——因为如果地月起源于相邻的星云区域,那么原始物质应该基本相同,含铁量和密度也应该相近,然而月球的铁含量很小、密度很轻。因此,科学家开始考虑是否月球来源于太阳系的其他地方。
养子说
养子说又叫捕获假说,该假说盛行于上世纪60年代,主体思想是:月球形成于太阳系其他位置,由于某种原因来到了地球附近,被地球强大的引力吸引,最终转变为地球的卫星。该理论在解释地球和月球铁含量的问题上较为成功。
但科学家们转而开始研究日地月限制性三体问题,探讨月球在掠过地球的过程中被地球捕获的限制条件和发生概率,最终得出的结论为:捕获假说太依赖小概率事件。
亲子说
亲子说又被称为分裂假说,这一假说的提出,基于一项新的研究:地月系统氧同位素(类似人类DNA,可以做亲子鉴定)高度一致。该发现也最终彻底淘汰了捕获假说,因为假如起源太阳系不同位置,地月样品的“DNA”不可能那么一致,分裂假说应运而生。
大碰撞假说
该假说是现今主流学说,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晚期,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亚与地球发生了碰撞,高温溅射物被抛射到空中,最终冷却会聚形成月球。该假说是如今解释地月观察事实最合理的学说。原文地址:http:///article/201605/950.html
经过数代科学家的研究,也只能给出月亮“可能”的家在哪里。哥白尼曾说: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正是前进路上的坎坷,激发着人类去思考、探索。相信有一天,科学家终将还原月球形成的历史,帮月亮“找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