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生活网行业资讯正文

老炮儿剧情详细介绍

2017-09-06 02:35:26  阅读:227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金铭

  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

  曾经风光四九城的老炮六爷(冯小刚饰),难以适应社会巨变,蛰伏于胡同深处,过着溜鸟、管闲事、发牢骚的无聊日子。

  某日,六爷(冯小刚饰)和“小炮儿”儿子晓波(李易峰饰)父子间产生巨大情感冲突,导致小炮儿负气离家出走,不想遭遇暗算,被新崛起一代的“小爷”小飞非法拘禁。为了解救儿子,并偿还当年对儿子的愧疚之情,六爷重出江湖。

  六爷用自己的规矩,试图摆平事件,却无奈的发现,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自己的身体,早已今非昔比。

  一场父子恩仇、新旧势力的对决无法避免...

  《老炮儿》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管虎与编剧董润年继《厨子·戏子·痞子》之后,再度携手打造的一部拥有超强豪华阵容的电影。

电影老炮儿海报

  电影老炮儿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北京的冬天。

  肮脏的雾,污浊的霾,干冷的风,和独属于北方的风沙滚滚,让这座皇城一如蒙上了江湖混沌。

  白雪皑皑掩埋不了胡同里的热闹喧嚣。伴随着大清早路边馅饼摊儿的叫卖声声,板儿农骑着板儿车上班的铃铛嚷嚷,大老爷们你一句我一句问候全家的喋喋不休,城管和小贩的砸车砸摊的“礼尚往来”,一个关于“老炮儿”六爷的故事就此开场。

  六爷的“规矩”也借机打了声招呼,问候您嘞。

  城管和灯罩儿的争执,是在中国几乎所有城市里,不知疲倦上演着的日常。看热闹的人永远不少,结局所有人都了然于胸,路过当看了场戏,偶尔添把火叫喊两声寻开心的事又不用花钱,何乐而不为。

  胡同里住着的那位老北京,管闲事的方式偏偏就有些“非主流”。让犯法的灯罩儿主动上缴“违法家当”,还帮人赔了砸坏警车的钱,又擦着边儿给打了灯罩儿的城管一耳刮子,这事儿在他的价值观里才算两清。凡事得论理,知法犯法不对,损人钱财不对,暴力执法不对,蓄意伤人不对。一码归一码,谁都不能吃亏。花了钱还得罪人的事咱不怕,怕的就是丢了道义。

  六爷的“规矩”,随后犹如密集的鼓点,在重要情节里不断敲打出现。声声震耳,云霄响彻。从对乞讨女孩的善意施舍、跳楼围观群众的不忿谴责,再到和小飞的数次交锋,六爷心里面的那杆计仁算义的秤,一直都四平八稳地摆在那里。平了,他才稳,才算活得踏实。

  “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这是他的江湖道义,也是“闷三儿”和“灯罩儿”等一干老炮儿的处世原则。北京雪地里的雪使人目盲,白皑皑的一片让人看不到远方,可是低头看还是会发现他们孤独的脚印,他们正举着火把试图将荒凉的城市照亮。就像赤诚的火焰,倔脾气的光。

  而这个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人们蜷缩在大衣里,街边的楼剑指着蓝天。胡同外的建筑都翻了新,宣武区这称呼早已消失不见。很多事儿他们赶不上更新,很多规则他们也来不及下载。儿子可以教训老子,新的一代开始革命。老年人在路上摔个跤都叫“碰瓷”,年轻人看到跳楼都开始玩命自拍。有钱人不再喂狮养虎,鸵鸟出现在马路上飞奔疾驰……心里面顶天立地的规矩在小辈眼中成了严肃又可笑的“吹牛逼”,讲义气的这套兄弟情谊早已不及红色牛肉干。

  皇城根下长大的一群人,突然间就成了赤贫的石头,与这个新世界格格不入,带上了点“冥顽不化”的意思。

  也曾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老矣,搔白首,还望皇图霸业谈笑中。未曾想,江湖多变幻,世事无常已难容。骑着锰钢自行车的一代江湖混混,要被开着恩佐法拉利的酷炫高富帅给写进历史了。

  可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他们又怎肯虚度了春秋。服不了,服不得,不能服。吆喝着一帮弟兄和生瓜蛋子们来一场冰湖上的世纪大对决,该办的事咱还得办,规矩咱不能改。违法违纪的文件该举报还是得举报,管他什么王权富贵,管他什么戒律清规,老江湖上就没这个理儿。赴这辈子的最后一场约,规矩守住了才能安心地去。穿着呢子绿色军大衣,背着一把长套军刀,踩着自行车追着鸵鸟,咱就在冬日里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出发。还是老地方,还是老路上,就像无数个昨天里的昨天一样。

  在浩瀚的冰湖上,六爷的骨骼就像碎裂在无垠的旋风里一样,血液消融了长期的冰雪,在树枝上结成了一个锋利的冰凌。他的灵魂行走於刀刃之上,每一步都是与自我的斗争和抗衡,于生理和心理之上。最后没有冰刃相见,白茫茫的冰地上更没有绽开红色的血。咆哮震天的一跪,是肃清的冷天里,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跌撞跌倒的最后身躯,是漫长的冬日下,庄重醒目的黑色孤影。就此定格,老炮儿的激情燃烧。

  其实旷野四处已然跟着明亮。在成长的路途中,现在或未来,远远走来的迷茫旅人看到这样的火光,总会有人踉踉跄跄地呼号着奔向明亮。也许是小飞,也许是更多的年轻人。

  他们还是老了。

  时代在走,年轮在添,宿命的事谁说了都不算。这在电影开始不久就有了预示。许晴饰演的“话匣儿”与“老炮儿”六爷的秒完激情戏,就是身体机能上的举白旗。年轻时也曾“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望想“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可到如今,岁月催人老,缴了枪炮,软了香蕉。又何止是身体,老了心也软得不行。忍不住对晓波再多些关怀,藏不住镶嵌在迟暮眼纹上的爱意燃烧。没有东西能与和孩子的亲近相比。“孩儿梦中笑,庭中飞一蝶。”老炮儿这位老父亲,大概最企盼的,不过是体会类似于这一刻的生动欢愉。

  曾经听人说,男人只会老,不会成熟,如今我觉得这不对。成熟的过程是“一种对爱恨的超越,对表象的反复的设问和否定,对命运的quest及compromise;随着躯体的退化,渐次的感知觉醒,以及穿越广阔的时光后,对自己的最终忠诚。”少年情怀通老来,年轻时候的一股子热,六爷烧了一辈子。这不是幼稚,是以赤子的姿态,对自己忠诚了一辈子。

  电影老炮儿影评(1)

  电影一开场,浓浓的北京市井百姓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北京城里人的说话方式,和人打交道方式,那真是,你懂的。冯导演了个人称“六爷”的北京大爷(第二声),但他偏偏让人叫他“六哥”,连他家那只八哥也只会说俩字“六哥”。别看这八哥,它和剧中另一只鸟类—鸵鸟,可都是剧中的灵魂人物,这俩都是六爷内心活动的线索。这六爷有个相好的,就是许晴演的那个理发店老板娘。剧中开头这两人有段互动剧情,个人认为在国内上映时会被广电总局咔嚓掉,但这段剧情既展现了两人的人物关系,又交代了整个电影主线:六爷要把他那个兔崽子儿子找回来。他那儿子就是当红小生李易峰饰演的,不得不说,这角色一开始甚是落魄,开始就被另一个大帅逼吴亦凡抓走了,只在别人的视频里露了个脸。

  话说吴亦凡这个角色是个官二代设定,三环十二少之一,一个地方上以权谋私,捞了不少钱的官员家的大少爷,啥事他爹都能帮他摆平。这个大少爷一个韩流加朋克装扮酷炫的出场,和我们的北京糙汉子大爷冯导同一个场景下,我仿佛看到了整个后现代中国,特别真实得反映了我们这代人和父母一辈站在一起那彼此截然不同的画风。不过这个官二代看着却没那么跋扈,他竟然小清新的在看《小李飞刀》!!!!这可是我初中以来的男神,古龙的书啊!!我竟然和一个如此朋克酷炫的官二代有共同语言!!!这本书也是个线索,反映了吴亦凡这个角色,在别人眼中理所当然目空一切的官二代设定和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信仰需求的男青年之间的反差。

  现在想想,虽说找李易峰,吴亦凡这两位当红小鲜肉出演,有部分原因是为了迎合市场啥的,但看完整个电影,就能感受到他们这么演其实演的很真实。这两个角色都有点不谙世事但又浑浑噩噩,他们和六爷的冲突都是一条故事线索。一个是父辈与我们价值观念上的冲突,一个是由权利,金钱划分下,有权势的官员阶层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冲突。

  剧中的六爷一直念叨着一个词“仁义”。当时的外语字幕,意大利语和英语对应的都是“bravo,good”这种。而作为中文来说,这个词既有着一股儒学气,又有着一股江湖气,“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六爷信这个,他问他儿子小波信什么,他儿子没心没肺说活着开心,快乐呗。我想我们这代人大抵都有他儿子小波这种想法,“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叫事儿”,就图个“倍儿爽”。六爷又问小波将来打算干啥,小波说开个酒吧呗。这时六爷给了个建议说,不如开个“聚义厅”之类的。看到这,我和小波一样,被逗乐了。这大概就是我们与父母间观念的差别之大啊。这是父子矛盾的故事线。吴亦凡那个大少爷角色,在剧中不老实当个跋扈的官二代,看起了《小李飞刀》来思考人生,内心深处被那种“江湖侠义”吸引着,但他自己又难以相信。这不碰到六爷了,顿时电光火花四溅,折腾了整部戏,也因为这个故事冲突,迎来了那个充满了美学与诗意的结尾高潮部分。

  不得不说,一个好的剧本,一部好的戏,就是让你从一个颜狗却爱上冯小刚。这个电影值得好好琢磨,体会:传统文化赋予认得价值观,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与缺失,人与人之间内心价值的冲突,吸引与认同。好似剧中那只鸵鸟与那只八哥,生命拥有他本能的渴望与可塑的质感。

  电影老炮儿影评(2)

  作为一个在广州长大的90后,在观影的前半小时,说实话,或许带着一些不理解,我心里头起初有点儿堵。一开始老炮儿们的行为方式,让我仿佛看到了我所畏惧的部分父辈的影子。他们在时代的更替中长大,从最艰难的旧社会走向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社会。于无形中,他们在意识里构建了一个刀枪不入、带着旧时印记的体系,他们试着以自己的游戏规则、价值观念和逻辑关系作为标准,将万事万物的好坏与优劣纳入这套体系中去计算和衡量。小一辈的思想看法,在他们看来,是叛逆的,举无轻重的,不能被接受的,要扼杀在摇篮里的。

  “他们的固执往往如出一辙,是藏在懒洋洋笑意和溜光水滑人生后头的混沌一片难以命名的灰。灰的灰,灰的雾,灰的铁。跟他们对话,你的声音不是被雾所吞噬,就是被铁反弹回来。”

  《老炮儿》里刚开始对于年轻一代的否定,还真戳中了我这个九零后女孩的“玻璃心”。年轻一代好像很糟糕。除了最后都知迷途返、向根儿正苗红的好青年靠拢外,几乎没有别的可取之处了。这是电影里让我觉得最可惜的一部分——小飞、晓波,都略显扁平和单薄。

  事实上,两代人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否则也不会有结局最后的交手言和。

  在对于“道义”这一套规则上,小飞也正经历着逐渐理解和最终传承的过程。他是达官权贵的接班人,也是新一代规则体系下的受益者。可他的心里却藏了一个江湖,住着一个李寻欢。柔情侠骨,豪情尚义。捧着《小李飞刀》坐在沙发上那么安静地看,眼珠子直盯着不转,若不是字里行间临摹着梦,绘着信仰和乌托邦,怎会丢了小老大的气场,执迷得就像个有了书瘾忘了时间的读书郎。或许也想要做个云山雾绕里来去如风的侠客,血赤肝胆,生杀由断,孤剑天涯不惧险,衣袂决然过江湖。

  “飞儿,你还小,听你爸的没错。”

  “我听,我听得都成废人了。”

  自嘲式的一句“废人”,让我这个局外人对他不经意间带上了几分心疼。小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混和不良少年,从他斯文的言语间便可窥探一二。和从小摸爬滚打、开赌身家性命的老炮儿们不同,他本质上只是个可以随意挥霍资本的花花男孩,会犹豫迷茫,会柔软脆弱。父辈是掌握钱权的新统治者,小飞“官二代”身份便蒙上一层我们作为小老百姓所生的小老百姓无法理解的无奈。小飞惧惮,因为社会规则由他们重新主宰和定义,因为无法割舍的亲情血脉砌成了没有出口的墙。小飞迷茫,因为比任何人都直面罪恶而丑陋的真相,因为哪怕知道是错的也未能寻一个解脱。没有成长到自食其力羽翼丰满,更没有蓄积与父辈抗衡交手的底气。孤独如他,开始耍酷高冷中二病,任性变扭还装逼,沉迷在自己与跑车的世界,百样挥霍人生,找寻生命温度。那个世界有速度有输赢有“侠气”,虽然全都是虚构下纸醉金迷的骗局。飙车穿过三环冬夜大道的巨风,活跃的细胞和冲动的爱,都让小飞感受到存活的生气。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虚渺无用的孩子江湖,依旧解决不了他对世界以及生命意义的迷惘和困惑。他不是没有规矩,只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也没有人能有兴趣倾听。直到遇上了六爷,书里飘着的任侠尚义才落了实。像旷野的鸟找到了天空,一切都有了理想寄托。

  变回黑发的小飞,和六爷的关系逐渐开启了亦敌亦友的支线剧情。他们开始像两个平等的成年人在对话,不掂量钱权富贵,只讲江湖道义。“六爷,没碰上您之前,我以为这样的人都是书里写的,碰上您,我信了。”小飞那对虚幻武侠人物抱有的仰慕,逐渐应落于“六爷”这个实体。这才是关系暖化的根因。明明父亲的人可以把六爷抓起来一顿胖揍,可偏偏小飞就要这么一拦。按六爷的方式“茬架”解决问题,用个人选择向规矩致敬。最后一决前的一句“对不起”,一个迟疑伸手后的有力掌击,一个扑克脸上逆着光的浅笑,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任性的少年,向老江湖递上了带着温度的“投名状”。原本以为要在迷雾中找不到出口,要停在原地看一切成空。可还好,这个冬天,你抖落风雪出现,准备和我来一场撕裂黑暗的对决。

  几天后,那片冰蓝色的天地,格外空旷而苍凉。一次壮烈的燃烧等来了扑灭它的风雪。六爷倒在了维护过去秩序的路上,用生命写下了那道“仁义”考题的最后解答。阅卷人是小飞为代表的一代年轻人,也是小飞背后站着的所有当权派。或许没有人能比小飞来得更为动容,一双噙满泪水的眼睛就是最好凭仗。

  自此,我想知道这天北京的风大不大。我想知道有没有人曾在这天里见过一个瘦高个子的年轻人,明亮的眼睛,掷地有声的步履。我想知道,风霜是不是披在他的肩上,大雪是不是压不弯他的脊梁,在极端的白茫茫一片里,他会不会目盲,是不是看得清脚下的路。他会变好的吧?一如曾经闪现的纯粹少年,倔头倔脑,柔情万丈,带着犹如千军万马的少年心性,披风斩棘,挑眉争朝夕。

  小飞和六爷的矛盾,也是我起初和《老炮儿》的矛盾。我的“抵触情绪”,便是两代人明面上的不服气。所以我是这么喜欢黑头发的小飞,想把最好的祝福赠予他,赠予和他一样年轻的我们。电影最后所有都归于平静与明亮,也愿我们用更善良的方式活在这个逐渐有点儿操蛋的世界,用更真诚的妥帖姿态和我们的父辈来一场观念上的友好握手。

  没有什么不可言和,你且看小飞和六爷。

  历史走到今天,在许多父辈眼里,先人的闲情博爱较当下的浊世喧哗已远,我们活得匆忙纷乱,急躁不堪。传统、礼仪、文化断了,公序良俗不复如前。但过去现在以后怎样才算更好,一直并没有准确的标准或公式可以用来衡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世界,每个时代又有每个时代的行为方式。可能最终会化为无能为力的释怀,或被忽略的惊喜之外。面对这所有人共同的懵懂未知,两代人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时代更新换代的速度,无可避免地给老一辈带来了主观观念滞后的可能性,可他们也曾大刀破斧地做这个时代的缔造者。这种激情的不服老,年轻人要理解为“珍贵的不合时宜”才好。中老年人珍贵的智慧是应该有倾听者的,岁月沉淀下的道理,历久弥香,就像被辰光泡过的纵木,若看着实用,就学起来,拿回去做点什么,若经不起折腾,那留着当个摆件当个装饰也好。偶尔用来文艺地怀个旧,也算多了份情怀。

  正如冯小刚导演在记者采访时,借用狄更斯的话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病灶,这个时代也不例外。物质高速发展和文化落后断层所带来的社会病症,是压在年轻人身上的重担。他们多半都有对社会的质疑、对过去的否定,以及对未来充满膨胀和幻想的时候,也就是对时代迷思的时候。他们热情,他们青涩,但也懵懂忐忑。给他们多一些时间,多一些表达想法和犯错误的机会。父辈的文化资本和社会经验是他们的参考书,但却不是那份时代的考卷。批判可以有,但也请听听他们对新时代的声音。他们总要跌跌撞撞地成长,世界终还是得由他们自己来。

  赤诚的火焰不会灭,只要我们彼此将火把温柔交接。

  愿薪火永相传,生生久不息。

  愿你我有明珠一颗,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电影老炮儿影评(3)

  我该谈论什么,死亡还是信仰

  严格来讲,这其实是一部方言电影,它其中的对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通话。所以,电影院里会出现一些奇妙的状况,在北方人听起来无比正常的儿化音和俚语搭配,却让另一些笑不可支。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听着冯小刚和张涵予板着扑克脸念叨着局气、揍性、你们丫的时候,就如同很多人听天津相声,语调本身就有一种陌生化和文化想象搭配而来的天然喜感。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部看似极具商业卖相的片子,其实还是挺大胆的,因为在这个人人都争取用闹剧俘获全国观众的时候,管虎捯饬的这部电影,有可能因为方言而失去一部分观众。北京话在《老炮儿》中其实是一个角色,而对于很多南方人来说,如果这口足够酽的京片子没能被充分领会,这电影就失去了一大半神韵。

  不久前,徐浩峰用《师父》讲述了规矩和时代变迁,某种程度上讲,《老炮儿》是一个当代版的《师父》。规矩,是《老炮儿》一直提及的一个戏核儿,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电影有一部分讲的是时代变迁和人心流转。斗转星移之后,有些东西徒有其表地留下了,就像冯小刚每天斜腰拉胯地提笼架鸟,仍旧住在祖上留下的院子里,借街坊一根葱,吃邻居一碗饺子,但实际上,这不过都是他自己营造出来的一个小小的乌托邦,他出了那个院子,一切新鲜的气味就都扑面而来,那些霓虹璀璨又浮夸的酒吧,35块钱一瓶的啤酒才是这个消费主义时代的正版logo。六爷端着的范儿,走起的面儿都是自己撑着给自己看,老街坊互相给个脸而已,其他人对他其实连不屑的意思都没有,因为他一直是被忽略的。

  六爷的真实身份不过就是个破落小店的店主,内心却还觉得自己是个顽儿主。因为自己的儿子卷入了麻烦,他才得以知道,当下这个时代其实也还有顽儿主存在,只不过已经改朝换代,不是他们这帮自以为是却穷困潦倒的老玩儿闹了,而变成了那些非富即贵的人们。那些人彬彬有礼,出没在厅堂和电视上,从不与人横眉立目,但他们对人进行生杀予夺的不是刀和棍子,而是钱和权力。这一点才是让六爷最不适的。影片最初,有个不懂事的南方小孩找六爷问路,连招呼都不会打,六爷不乐意,但后来,他遇到了一个“懂得礼貌”的人,那个权势方的打手问他,“我能问个路吗?”这礼节讲究得毫无差池,但最后问候他的是拳脚。你看,这就是转变,一切都不同了,哪种是“好人”,哪种是“坏人”呢?

  六爷他们小的时候,讲究的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现在,即便杀人也都于无形。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连混混儿都迭代了。以前的规矩,无非混杂着一点对于人心的敬畏和蛮力的比拼,现在的规矩,更多的构架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以前的规矩像个笑话,抱持着老规矩的人更像个笑话。在那座停放着豪车的改装车间里,打杂一气之后,张涵予哭着对冯小刚说,“我就操他吗的,咱什么时候受过这个,真他妈憋屈。”是啊,这不是你们的时代了。人最无法言说的痛苦有两个:心有余力不足和生不逢时。这两个,六爷赶在一起了。他爬在许晴身上,突然就不行了,他用自己的办法想铲事儿,突然也不行了。他成了个废人——生理意义上和社会意义上都是。但他有自己的尊严,也有维护尊严的方式,所以,这电影的下半段,变成了一个男人重新寻回尊严的故事。

  这样一来,一旦当执拗变成了执着,那些只有他们老哥儿几个还相信的规矩,就成了一种信仰。最后,冯小刚在冰湖上扛着军刀冲上去的戏,为什么能如此打动人?就是因为信仰。六爷为了信仰,把命送了。这在一个实用主义的时代里,像个神话般令人感佩。中国大银幕的电影里几乎没有信仰的位置,《老炮儿》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中国特有的、世俗化的信仰。

  除了规矩和时代剧变。这电影还讲了父子,两代人的失散与和解。六爷经历过一次父权的崩塌,他寻找儿子,并且企图与儿子和解,是对父权的重建。只不过,后来重建的父亲身份与之前有了本质区别。之前,他一直以父之名行控制之实,后来,他还原了父亲本来的应有意义。 这电影发展到后来,由一件年轻男孩儿间的纠纷演化出了另一件事,如果说前一件是作为父亲六爷替儿子解围,重建了家庭意义上的父权系统,那么后面的一件,就把父权扩大化了,变成了某种带有正义感的东西。就像冯小刚说的,“小老百姓,有些事,也得办。”当然,这是冯小刚的火候儿掐得好,管虎在这个时候也按捺住了没把煽情的音乐推起来,所以,听着就很像个样子,他没说什么公民意识的话,只是说了一句平民意识的话。其实这挺有意思。中国银幕上的英雄虽然脱离了高大全,但也没有几个真正像样的痞子英雄式的人物。更遑论那种特别贴合中国现实的,亦正亦邪,半黑半白的人物。比如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的那种硬汉侦探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大都会产物,这些男人沉默、冷酷、把事憋在心里,壳子坚硬,内心柔软,这种形象,在中国,翻译过来,就是六爷的这个样子,讲究、局气、有外面儿。他有他自己的规矩和底线,比如,看见装瞎子要饭的,他也不拆穿,还跟人家逗闷子,看见小偷,教育一声拿钱走人可以,证件给人家寄回去,要懂得盗亦有道。但是他的底线又始终在那里摆着,有时候甚至比很多看似善良的人高出很多,比如,看着有人跳楼,那些看似体面却内心猥琐的人,都起哄,只有他义愤填膺。六爷一直热爱念叨着“好人”和“坏人”,在这个时代里,仍然用这样古朴的方式区分周遭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纯真。他有一种小心翼翼隐藏的、生怕别人窥见的、本能的善良,只不过他不好意思直接表达柔软,他只懂得用一种爷们的方式泄露这些。

  这电影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许晴。这个演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娇嗔感。她并不是六爷口中的那种“有灵气儿的北京丫头”的典型。她在戏中散乱着头发,斜着眼睛说话,也没能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徐娘半老的北京大妞。她确实太让人出戏了,她的形象和气质就与胡同儿无关。对于两个小鲜肉来说,这次使用其实是一种聪明的实验。吴亦凡自不必说,他饰演的角色即便浮夸一些也能讲得通,李易峰的口音已经修炼了很多,但还差着一些东西,也算过得去。其实,从《闯入者》票房惨淡,王小帅发牢骚开始,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他们说,如果那些年轻人的角色,让鹿晗、李易峰等人出演,会对票房产生怎样的结果,又会对电影有怎样的损害。不可否认,管虎这样选角,肯定有商业策略的考量,但这一次实验的结果基本是加分的。

  总体而言,《老炮儿》真是一部近年来的惊喜之作。管虎用另外的角度和呈现方式描摹了对一座城池、一个时代、一群人心的改变。如果说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中,有一种浓稠的雄浑,人们的命运从县城滚滚而过直奔未来的大洋彼岸,那么《老炮儿》则只在一座城市中,同样写尽了无法言说的沧桑。

  这是一部到处充斥着烟头和脏话的电影。有的时候,脏话是一种对对方的羞辱,有的时候,是一种语气,《老炮儿》中的脏话属于后者。这帮老爷们一嘴一个你丫,我操,其实都是用脏话巩固着自己不断流逝的荷尔蒙和渐渐散失的自信心。可能也是因为领会到了这层意思,再加上某些大咖的影响力,这一切都没有被剪掉,这真是万幸。不然,这电影的对白一旦文绉绉起来,也就彻底没了意义。

  直接点说吧,中国有一种考察好电影的标准,就是看结尾是否要加一段和电影气质完全不搭的、故意的“明亮的尾巴”,如果有,那么说明这部电影的正片部分足以令人称道,以至于不加那个尾巴都无法过审。所以,我们没必要苛求最后那一小段东西。在我们自己内心的剪辑版本中,六爷死于冰湖上,电影就已经结束了。

  当六爷的肉身死于冰湖以前,他其实释放过自己一次。他在辅路上蹬着自行车,看到了那只逃窜出来的鸵鸟。在北京的清晨,这一幕充满了特有的北京式魔幻现实色彩。这个炫耀财富的另类宠物,奔逃出了四合院围拢的笼子,却注定被人俘获在现代化的环路上。这命运就像六爷一样,他决定从自己后海的院子里奔逃出来,重新寻找尊严和内心的安稳,但注定逃不过劫数。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