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就像迷相同让人难以捉摸,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李商隐的《无题》词,其内容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其实,除了李商隐的著作还有不少诗词也有类似状况,以至于后世呈现多种诗解,让读者一时也不知道该信任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今日给我们共享的这首小诗《花非花》就归于这种状况,它出自“诗魔”白居易的笔下,相对于白居易其他诗歌来说,这首诗只见喻体(用作比方之物)而不知喻本,就像一个耐人寻味的疑团,也给这首诗蒙上一层“模糊”的颜色,一起也呈现了多种赏析,各持己见,议论纷纷。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第一种说法:
这是一首悼亡诗,尽管诗中并没有阐明喻义,可是它被作者编在“感伤”之部,里边还有不少比较类似的著作,比方“脂肤荑手不巩固,人间尤物难留连。”(《真娘墓》);再比方“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简简吟》),这两句和《花非花》最终一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比方简直一模相同,并且《花非花》在诗集中被作者紧编在《简简吟》之后,这也阐明这首诗大约和《简简吟》的创造意图是相同的,也便是吊念或人所作的悼亡诗。
第二种说法:
白居易声称“香山居士”,那天然便是一个修行之人,所以这首诗也能够从他的身份来考虑,“花非花,雾非雾”,说的便是天然界的实在状况,也是对作者修行悟道的一个最好阐明,后边两句则是作者体悟到人生的世事无常,全部色相皆是空的感悟。
第三种说法: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今后,卸职姑苏刺史之前,在这一段时间,白居易被贬谪的忧伤现已渐渐康复,并常常和歌姬往来,日子安定而闲适,所以这首诗是描绘歌姬的容貌和日子的。
“花非花,雾非雾”两句描绘歌姬的容貌,这儿用了两个精巧的比方,说歌姬容貌美丽似花,体态轻盈如雾。
“夜半来,天明去”,这儿是写歌姬的日子,在唐代,歌姬常常是夜半时分才出来侍酒陪客,而到天明就离去,行迹飘忽。
接着诗人又用两个奇妙的比方来写歌姬的行迹:“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春梦”用来体现风景愉快的相会转瞬即逝;“朝云”是用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典故,比方其去后芳踪难寻。
这首诗由一连串的比方构成,描绘隐晦又实在,模糊中又有节奏整饬与错综之美,还曾被后人谱为曲子,广为流传。明代大文学家杨慎便独爱此诗,点评曰:“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