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生活网行业资讯正文

知吾者少徐兆良先生诞辰八十七周年遗墨展

2019-10-11 15:18:23  阅读:3018+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知吾者少 ———徐兆良先生诞辰八十七周年遗墨展

展览地址

宝庐美术馆

(连云港市凤凰星城一期东大门正对面)

开幕时刻

2019年10月13号下午3:00

展览标题

徐兆良

学术掌管

成浦云

总策划人

丁宝子

履行策展

崔厚之 惠一刀

策展团队

陈立新 史兰松 朱彦清 徐开君

顾厚志 李亚平 营 乔 黄 碧

主办单位

朐社

宝庐美术馆

道谢

徐兆良先生宗族给予本展的大力支撑

徐兆良(1932-1998),江苏连云港人。字海岚,号礼佛人、禅翁,因画狐又别号九仙。少承家学,后得斯罗馆主点拨。

代序

现代书法连云港现象补遗

暨我国书法无妨碍切入现代笼统表现艺术的或许性讨论

1

成浦云

提起我国的现代书法运动,圈内大致的一致是:王学仲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将日本的现代派书法引入我国,继而促成了1985年10月在我国美术馆的现代书法首展,并由此拉开了我国现代书法的前奏。换一个视点好像也能够这样了解,那便是,我国现代书法的导火线是由王学仲借用日本的墨像派和少字数派点着,并以北京85首展为起点而发动的二十年漫漫进程。其间的两个要害词是“王学仲”和“日本”。至此,我不否定王学仲教授暨后来的85首展参展集体作为“首发阵型”对我国现代书法运动发生的起点含义,也不扫除日本现代书法在20年前对我国现代书法运动的启蒙和影响。但我想着重的有两点:榜首,在王学仲教授引入日本“火种”或85首展的至少前5年,我国现已有人在进行着不同于日本墨像派、少字数派,并在档次、技巧、风格等方面大大异于85首的探求和测验了,而且这种人或许不止一个,其所在的区域亦并非像北京这样的文明中心城市。要想佐证这一点,就不得不说到二十年来简直从未进入人们视界的“连云港现象”以及连云港的徐兆良先生和笔者自己。

徐兆良先生生于1932年,卒于1998年。47岁之前因政治原因与尘俗日子隔绝了大约20年,上世纪70年代末重返社会。那时分,我正在读中学,拜一位善写晋唐风格的当地名家周庚如先生为师操练柳体书法。在1978年之前,市面上还没有古典字贴出售,记住我其时与一位同学轮番临写《雷锋日记》,字贴是他们家的,他写的时分我在旁边等着,写完后我再借回去临。1978年今后,我购买了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颜真卿的《多浮屠碑》等回家临写。我的一位邻居武教师,是一位老右派,常常到我家串门,时不时说到“徐兆良”三个字,说他的字写得好,主张我去拜他,但另一位邻居却提示我爸爸妈妈:最好别去,因为我家的成份也欠好。大约1982年前后,我看到了当地一家饭馆的手书招牌倍感惊异-----居然有这样写字的,真好!后来才得知那便是徐兆良先生的手笔。大约是1983年,当地一些花卉盆景爱好者在公园举行了一次展览,主办者为了添加一些文明气氛,借了一些徐兆良先生的书法著作一同展出,并在通往公园几条街的电线杆子上贴了一些简易的海报——“徐兆良书法艺术展”。那时分还没有“现代书法”一说,徐兆良先生把自己的书法特意加上了“艺术”二字,可见其在其时的自傲,这应该视为徐兆良先生的榜初次个人展览。那时分徐兆良先生已从一家美术商铺辞去职务,当起了个体户,展览的意图或许首要是为了打打闻名度,促进促进生意。花卉展往后,公园或许留了几幅挂在了自己开的一家临街店面的橱窗里,我有一天偶然路过,被“山水”“云山”二幅及一幅六尺条屏的行草著作强力招引,特别是那幅六尺行草,半水半墨,半雾半云,有几个字乃至彻底“糊”了起来,通篇底子读不出内容,但一点点不影响赏识作用。那是徐兆良先生对我的榜初次影响。那时我虽然还写着颜柳,但先生那几幅奇掘突兀的著作对我发生了激烈的震慑,也应该是我触摸“现代书法“榜初次明晰的心灵记载。

后来,我持续操练颜、柳书法,特别是柳体,现已临得十分像了,但仍写不出独立的著作。有一次,我的一位乡村表哥说到了当地东海县的一位书法家张芝,说此人是省书协会员,刚到日本举行过一次展览,而张芝的夫人是我外祖母村上的人,所以,表哥主张我去认个亲属并拜个师。我去了今后发现,张芝的言谈和著作怎样也勾不起我的爱好,加上其时仍是周庚如先生的门徒,拜师之事也就算了。我单位的另一位书法同好宗辉其时刚成为徐兆良先生的学生,操练大字金刚经,常常在我跟前以徐兆良先生的弟子自得,并说要带我去见一见徐教师。见了几回今后,徐兆良先生不断对我构成了新的招引力,回想练了将近10年的颜柳,感觉越来越没意思,所以发生了转化师门的希望。不过,终究使我下决计的,是徐兆良先生在当地文明宫举行的一次个人展览。

2

大约在1983年,其时,徐兆良先生经济尚不宽余,当地书协主席王宏喜送了40张好宣纸给他,先生兴之所造成的,一口气搞了一批著作,搞完今后自己拿到扬州去装裱,但却花不起装裱费,决议先去把它裱了,费用的问题计划请一位扬州的朋友先处理,假如处理不了,就先放在装裱店内,等有了钱再去取。殊不知,画芯上墙后,扬州的装裱师傅惊异于先生的风格,立刻告知了扬州的书画界,说连云港来了个人,东西了不得,人也很怪。接着,几位扬州名人闻讯前来观看,感觉徐兆良先生公然与众不同,决议约请先生在扬州搞一次个人展览,除了这批正在装裱的著作外,由主办方供给条件再搞一些著作同展。

按其时的惯例,正常的展览是一周,可是,因为展览之初即获好评如潮,主办者决议将展期连续,终究展览进行了一个月。先生交了一大批扬州书画界的朋友,扬州市政府还把先生的著作作为和日本厚木市订立友好城市的礼品赠送。那次展览可谓大告成功,先生那充溢探求精力的书法著作居然在文明名都扬州赢得了干流书画界的高度认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先生的著作竞以几百到几千元的价格出售了若干幅。身无分文前往,回来后居然为家人带回了一大堆礼物。

回家后,在当地文明宫一位干部的促成下,徐兆良先生于1984年10月左右举行了扬州之行报告展,当地电视台安排了新闻报道。展览开幕当天,许多闻讯而来的观众把底楼的一个小展厅塞得风雨不透,许多人都想一睹先生的现场相貌,以至于上午安排的电视新闻现场书写的镜头无法拍照,只能到午饭人散去后补拍一遍。在上午的现场表演时,我抢了一个极佳的方位,亲眼目睹了先生洒脱的挥毫及围观者的谈论,回忆起那个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虽然徐兆良先生的书法屡遭当地官方书法安排架空,可是在书法爱好者及社会群众面前,先生已在当地享有胜誉,著作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从未有过的赏识性和视觉作用,作为八十年代初期一种新生事物与人们的猎奇磕碰得是那么激烈,那种作为从书法中流淌出来的热情以及作者洒脱的风韵是那样让人耳目一新。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场景,一点点不次于美国1917年独立艺术展杜尚的《泉》所引起的现场颤动。

3

徐兆良先生1983年与花卉盆景的套展应该是他的初次个展,依据笔者对现有我国现代书法材料文献的阅读,也能够称之为我国新书法的初次个人展览。假如说“花卉套展”是一次非正式的个人客串展,那么先生同年的扬州之行,在扬州画派的故土得到与众不同的认同,则可谓我国现代书法的初次官方个人展。先生的此次展览为我国现代书法史留下了如下记载:1、榜初次由个人彻底担任的大型现代书法展(其间风格相似于北京85首展的著作为30%,徐氏独家相貌著作30%,介于传统和准现代之间的著作40%);2、榜初次在书画名都取得彻底认可的现代书法展;3、榜初次发生商场效应的现代书法展。

徐氏的立异思维,经过扬州个展取得了当地群众层面及干流专业层面的认可,用其时的审美规范评判,现已远远脱离了一般的嚎头和玩闹,俨然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寻求和颇有深度的艺术探求。可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连云港是一个在文明上并不闻名的城市,乃至是一个很关闭的城市,但为什么徐氏能够从百分之百的传统书法范畴别出心裁,在我国作为榜榜首批乃至榜首位以新潮书法独立露脸的人物呢?探源如下——

源头一:深沉的汉魏传统功底。

徐兆良先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重归社会并在当地书坛锋芒毕露后,就旗帜鲜明地畅导汉魏书风,力斥晋唐法度,这一点与我的启蒙教师周庚汝先生以及当地书坛干流互不相让。能够说,徐氏对汉魏书风的极力畅导,为其时港城书坛带来了一丝新鲜自在的空气。随后7、8年内连续生长起来的一大批青年书法家,都是这一观念不同程度的获益者,包含当地现任书协主席张耀山以及现任画院院长陶明君。可是,徐氏对传统书法的寻求,并没有一味着重汉魏书风的雄强古拙,而是取其倒闭率意的一面,并在用笔上提出了“提、按、转、截”的独家用笔理论,然后冲破了常人对汉魏书风“厚、重、粗、硬”的狭窄了解,这是徐氏现代风格的笔法根基。

源头二:灵活的国画小品功底。

徐兆良先生一同仍是一位不俗的小品画家,笔下的兰花、墨竹、狐狸、水牛等顺手拈来,绘声绘色,其水准绝不逊于专业画家。徐氏的小品以轻、淡、巧、逸为首要特征,其间水法的运用成为徐氏小品的首要亮点,一同也构成了徐氏现代书风的一个首要风格元素。

源头三:背叛色彩的特性和师承

徐兆良先生青少年时期拜苏北名人——灌云斯罗馆主人谢国华为师。谢国华在谢氏家氏排行老六,谢国华的大哥(名不详)乃清末闻名的大状师,常常往来于家园和京城之间,除了代人打理官司,还作为笔墨高手与其时的名人往来甚密,其间的一位挚友便是一代宗师沙孟海。徐兆良先生自小浸染于这样的师门中,起点天然不低,视野天然不俗。最要害的是,谢氏宗族作为其时苏北的名门大族,其族员广涉中医、法令、文学、书法、绘画,并在其时的文明布景下已显现出了不甘平凡的寻求,特别是谢六爹谢国华,年青时即以不囿旧俗、风流倜傥而称著乡里,其篆刻书法二十几岁时即名震苏北。如此气氛,对徐兆良先生的艺术探求影响甚深,乃至先生的20年苦难都在品质导向上与此不无联络。

从外表或微观上看,徐氏现代书风的构成无外乎得益于笔法、水法、心法,可是,深化探求,我以为徐氏书法品质,终究仍是源自我国文明本身,纵向的传承和演绎直接催生出先生其时的相貌,这一点不唯先生自己,即便作为他的学生,我虽然在1986年前后开端与当地的现代诗人及85新潮成员触摸,1988年参与栗宪庭参与的连云港现代艺术座谈会,并当选桂林新书法首展,一向到现在我所进行的书法笼统性探求,我一向以为我国书法本身的繁殖性和概括性足以演绎出与现代笼统艺术混为一谈的视觉著作。

4

85美术新潮之后,连云港有一批美院或师范院校美术系结业的学生纷繁回到当地任教、作业,连云港的现代书法创造和活动也日益频繁。1984年徐兆良先生的“扬州报告展”之后,又先后在江苏泰州、当地、北京举行了大约3-5次个展,其间泰州展我以学生的身份伴随前往,1990年北京亚运会约请展我以策展人的身份担任了安排策划作业。可是,1985年今后,连云港现代书法与现代艺术虽然一同渐入高潮,但我发现二者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两件事。能够这样说,既使没有85新潮对连云港的影响,以徐兆良先生为首的书法立异运动也会依照其既有轨道走下去。

首要,徐氏的探求行为远在上世纪70年代未就开端,而正式确认徐氏在当地的名望和方位,却是在83、84年,那时分85新潮还没有涉及到连云港,而当地榜首批考入南艺、南师大艺术系的学生还没有结业,日本的墨像派、少字数派底子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因此能够这样说,连云港的现代艺术活动应该从徐兆良先生的“书法艺术”开端。还有一点需求阐明的是,即便1985年之后连云港已举行了好几回现代艺术活动,其间较为引人注意图是1988年盛军(南师大美术系结业)主张的一次展览,那次展览已斗胆地引入了行为艺术、设备艺术,闻名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应邀特别前来观摩,并参与了由当地的前卫艺术青年自发安排的研讨会。可是,以徐兆良先生为首的现代书法探求却与这些行为毫不沾边。我其时二十出面,与美术专业院校结业的一些朋友已有往来,乃至也大谈特谈前卫,但搞来搞去也没有将自己的测验及徐氏书风与其时的潮流联络起来。记住1988年的连云港现代艺术研讨会上,我十分胆窥地问了栗宪庭一句:请问栗先生,您怎样看待现代书法?老栗其时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国书法是一切艺术中最笼统的艺术,现在关于书法的所谓现代立异与探求没有含义。下面我就没敢问。那场研讨会我只听懂了两 句话,一句是老栗对我发问的答复,另一句是有人对老栗标明敬仰时,老栗一句大气的谦语:哪里哪里,咱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假如说徐氏书法以及我自己的思维与其时的新潮方枘圆凿,那么还有一件作业,现在想起来却让我若有所思,那便是徐兆良先生与国画大师董欣宾先生的往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董欣宾作为刘海粟的仅有研讨生已在我国画坛锋芒毕露,1984年在北京我国美术馆举行的初次个展已表现出夺夺逼人的大师风仪。董欣宾是无锡人,1957年考上南艺附中,附中结业到读研之前曾在连云港有将近20年的作业日子阅历,并娶了一位连云港籍的夫人。经过对徐师母及有关知情者的了解,大约从1978到1979年,董、徐二位先生往来亲近,那时分徐兆良先生刚从苦难中走出,而董欣宾先生现已完结了其作为我国画一代大师的前期沉淀。此前包含董读研期间,连云港根本无人知道董欣宾其人,除了徐兆良先生,董欣宾亦与当地书画界几无往来。徐兆良先生回家不久,董欣宾即景仰来访,二人很快成为生死之交。在读研期间,董欣宾每次回连云港,除了岳丈家便是泡在徐兆良先生的家里。其时的董欣宾虽然还不俱备后来的名望,但其关于我国画的理论研讨及创造实践,已使其成为我国画坛不得不重视的焦点人物。那时侯董欣宾对徐兆良先生的点评是:连云港真实的书法家只要一个,那便是徐兆良。

后来我曾阅读过董欣宾的一些文章,发现其文艰涩诡秘,一般人难以读懂。但却根本能够这样以为:董欣宾的研讨方向是一种回溯式、纵深式、立足于我国文明本位的高层次研讨,绝不是动辙以西方现代艺术现象和观念为首要依据。其时徐兆良先生根本不写文章,平常只写一些诗词和对联用于书画题款,关于艺术的口头表述,根本上也只选用多数人能听懂的布衣语汇。徐兆良先生虽然其时并不能彻底了解董欣宾的一些学院派观念,但却十分敬仰董的特性和才华,而董欣宾后来作为我国新文人画的首领以及我国画“南线”的代表,其长锋线条的功力,在相当程度上获益于徐兆良先生。二人之所以往来甚密,情同手足,细心深究,仍是缘于对我国文明铭肌镂骨的认同。

5

我在1983、1984年遭到徐氏书风的影响,1985年正式拜徐兆良先生为师,到1989、1990年来京闯练,能够说在长达6年左右的时刻里,我俨如徐氏门下喽啰,对先生处于顶礼崇拜之中。但有一点却十分出人意料,这是咱们师徒二人所没有想到的。我爱慕先生的传统书法,但却并没有传承其灵活、潇洒的风格,反而在拜师的一年之后沉迷于萧娴、康有为的古拙碑风中难以自拔。此前我也曾暗里仿照过先生的笔法、水法、规矩,但彻底没有感觉,加上我的性情,又从来不喜爱仿照他人,所以在我的传统书法中简直看不到徐氏的相貌。别的,在现代风格上,我简直在一开端就没有计划重蹈徐氏的路子,跨步便是笼统线条和笼统办法,以至于后来许多人对我与徐兆良先生的师生联络标明置疑,而先生自己亦曾为此标明过不满,有一次竟让我到南京拜萧娴为师(似有逐出师门之意)。一同,先生对我其时的“拼图”著作清晰标明对立。可是,有一点能够必定,我一边在追慕先生,一边在寻找着自己的方位和感觉。我从徐兆良先生那里所学到的东西,不是外表和细节的东西,彻底是形而上的东西,例如运笔的态势、书写的节奏以及思维的视点等。回到立异层面上,徐氏对我的影响既不是其水法,也非其笔法,更非其造型,而是先生不太经意的一幅汉简著作。

记住有一次先生家里扫尘,趁便把墙上的著作换一换,其间有一幅四尺汉简著作,让我忽然开悟,著作内容其时虽然没有介意,但这幅著作有两点迥异于先生的其它著作:一是纯汉简风格,二是写得十分密。特别是那种罕见的“密”,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启迪——我国的书法总是在考究规矩、布局,人们在一幅著作中总是要人为地搞出一些疏密的照应及联络,可是,搞来搞去也没有得出一种必定定论(或者说我自己没有搞理解)。可是这幅汉简著作却只给人一个形象:密。黑的墨挤满了画面,著作除了边际,主体画面露白很少。这继而又使我联想到山间农人的房子:垒墙时大多运用石头,随采随用,无规无矩,每一快石头之间的边际依形而接,砌完后用水泯抠缝收口,看起来天然、朴素、美丽。这些房子多为乡民们自己制作,没有工程师的规划,所以,每一幢房子离远看好像是一种姿态,但细看绝无重复。因为农人在建房时,会依据石料的巨细、体积和形状的差异,再结合自已的习气,终究造出自己心仪中的墙面,这彻底不同于后来乡村制作的铝合金、蓝玻组合的所谓小康农居。

当“汉简”和“房子”两种要素印入我的脑际并构成一种创造的呼唤时,我开端用钢笔在纸上涂写。随意找来一篇文字,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的间隔尽量接近,摒弃了惯例含义上的“规矩”概念,仅仅为了把字写满。其时我还为自己的创造编了一个理由:只当是一群孩子挤在一同温暖,挤在一同热烈。现在看来,“密”与“挤”,应成为我现代书法探求的最原始起点,从这个起点动身,我的现代著作在20年来大约经过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改动——

榜首层次:钢笔写汉字。下一个字永久顶在上一个字的底端,第二行永久紧挨着榜首行,内容可识可辨。

第二层次:钢笔写汉字。尽量将上一字的终究一笔作为下一个字的起笔往下连续,内容根本可识可辨。

第三层次:这了寻求朴实的办法,也为了使这种联接愈加随心,开端对所写的文字作有意或无意的笔画删减。

第四层次:将许多汉字的偏旁部首及构件恣意改动,使之更契合联接和摆放的需求。

第五层次:为了使书写更赋有情味,画面愈加美观,将某些笔画图形化、具像化。

第六层次:用毛笔重复上述行为,进入了东西、原料、线条、构图的转型阶段。

至此,我的现代书法探求以毛笔拼图的办法完结了办法论含义上的原始积累。我的这些东西曾拿给先生看,先生虽没有发表意见,但表情上却表现出显着的不满,当地一些搞传统书法的朋友说这些乱七入糟的,简直便是一个垃圾箱。但后来所阅历的三个故事,使我坚决了决计,决计把它坚持下来。

故事一:黑板报的颤动效应。

大约是在1986年,我单位的一位上级领导让我赶写一版学雷锋的黑板报,要连夜加班,明日一大早就要抬出来参与竞赛。其时我的粉笔字真实写欠好,加上无心干这件事,天都快亮了,黑板上连一个字都没有。没辙了,终究使起了性质,用两三支不同色彩的粉笔替换书写了一黑板“拼图”,乘天未亮之际抬到了单位大门口,然后躺在椅子上呼呼大睡。快到上班的时分,团委书记着急地把我拽醒:成浦云,你搞的是什么黑板报,这下问题大啦,咱们赶快去把它抬回来。我睡眼模糊地跟着团委书记往大门口跑,发现其它部分的黑板报前人无停步,那我的那块“拼图”却围了一大群刚刚上班的人,咱们脸上的表情振奋而奇特,指点拨点,谈论纷繁。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咱们的书记也混迹其间,脸上得洋洋得意,见到咱们居然这样说:其它部分的黑板报好是好,但没人看呀,咱们小成做的黑板报虽然没写学雷锋,但看的人便是多,哈哈……。说完后走了,没有见怪我。

这以后的几天内,“拼图黑板报”成了全单位几千人谈论的论题,许多人既猎奇又疑问地问:你怎样会把雷锋弄成那样,反抗不?

回想起黑板报事情,假如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既是一次现代笼统视觉艺术在群众面前的成功展现,从“创造”到观众的“再创造”,本身仍是一件十分成功的政治波普著作。

故事二:南艺学生的访问

我的拼图著作其时首要用钢笔在一般白纸上创造,一天能写好多张,而且常常在上班的时分写。其时董欣宾的一个姨侄女小徐和我是搭档,她也喜爱画画,常常要几张拼图拿回家看。有一次,一位在南艺读书的学生受董欣宾之托找小徐办点事,去她家看到了这些拼图,然后拿着其间一张到单位找我,问: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你这些著作的创造动机是什么?其时我所能答复的远远达不到现在的程度,只能对他就说:我遭到乡村的墙的启示。墙?这位学生或许对乡村的墙没有多少形象,很难将二者联络起来。后来又谈了一些现代艺术的论题,但他说的我其时听不理解,也就没有深聊。那一次虽然谈不上什么沟通,但南艺学生对我的拼图著作很感爱好并专门来找我,多少也阐明我其时的测验是值得的。

故事三:库房保管员的点评。

我在1987年参与了在河南举行的“现代世界临书大展”,那时分冠以“世界”的书法展在国内是很罕见的,所以我一瞬间成了当地的名人,并在单位里遭到了器重,领导们都乐意支撑我搞书法。所以我也乘势提出想在单位的宣扬窗内搞一次个人展览,领导赞同了。这个展览除了传统书法便是拼图著作,依然用钢笔,但尺幅变大了,好几幅著作是用整张对开白卡纸,作用愈加明显。其时咱们单位有一个库房保管员,此人以爱发牢骚著称,虽然文明不高,但说话诙谐,很有分缘。在展览其间,他常常一个人端着一杯荼在我的拼图前溜哒,表情很特别,一瞬间皱蹙眉,一瞬间咂咂嘴,好像从中看出了什么,但又很难说得清楚。随后,他四处发表谈论:这个练书法那个练书法,我当作浦云的那个东西才是书法,我虽然不理解,但我便是觉得美观,其它人写的那些字我不知好到哪去,但处处都有,谁都会,我不稀罕……。这位库房保管员的谈论,虽然在单位相同被人们作为怪话来听,但其时对我的鼓舞却不啻于一位大批评家的一篇万字长文,因为作为一位性情中人,他超脱了专业层面,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经过观看我的著作,找到了一种朴实的视觉愉悦和心思满意。这一点与我后来在北京偶遇的两个天津老太太的状况不约而同——其时我旅居在一位朋友坐落颐和园邻近的一间工艺品店里,店其时正在准备期间,他让我帮他看店,趁便处理了暂时寓居的问题。闲来无事,又弄了不少拼图(毛笔写的那种),并用稀浆糊反裱在玻璃上朝门口摆着。有一天,两位天津老太太路过门口,刚走去过又忽然折了回来,进屋走到拼图前,指着拼图很开心肠说,借(这)好玩,借(这)好玩,还有窗户、电视机。借(这)到底是嘛呀?

6

回溯我国现代书法20年,我之所以把1990年之前的连云港书法探求归结为一种“现象”,首要有以下原因——

徐兆良先生是一个共同个案。徐氏的探求简直是在一种彻底关闭的状况中打开的,他既未受过任何西方观念的影响,也未受过日本现代书法的影响,他的立异,在主观因素上,只受品质和性情的唆使,客观因素,仅仅我国的诗书画印使然,既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潮艺术在连云港的呈现也未对他发生一点点影响。

二、我自己是一个共同个案。我作为徐兆良先生的弟子,在崇拜先生的一同,却又在著作相貌上见不到先生的一点影子。假如说徐先生的探求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受他传统书画、中医、诗词以及20年人生苦难的影响,那么,我现在的系统和风格更几近于空穴来风——从未学过画,从未画过画,在1990年之前从未读过任何一本现代艺术理论专著,既使在1986年前后看到了北京85首展的著作集和日本的现代书法,终究也因此排异和远离。大约在1986到1988期间,我关于书法的纯抽像办法十分痴迷,“拼图“办法的发生,彻底源自一种心里的激动,空间、节奏以及线条的动感、构成在心中油可是生,轰然落纸之际,俨然是一幅不完美但却完好的现代笼统著作,这种办法的把玩甭说在其时的连云港,既使放在全国的范围内,也充溢了超前的探求性。记住大约是1987年的一次当地展览,我的好朋友、时任连云港书协秘书长的张耀山(现任书协主席),应我的央求斗胆把我的一幅“拼图”放进了展厅,为了欲盖弥彰,展出时成心把镜框放在地上,以标明该著作属“非正式展览”。当我进入展厅看到这幅著作时,心境十分激动,虽然仅仅用墨写在一张新闻纸上,也没有任何办法的装裱,与同厅展出的其它传统著作比较,虽然方枘圆凿,但我对自已的认同和决计在瞬间定格,任何人的情绪都不能不坚决我的寻求。1988年,我的一幅相似著作当选在桂林新书法首展,进一步印证了我的这一自傲。

连云港的现代书法探求,从徐兆良先生大约在1978、1979年开端的测验,到徐兆良先生1983年扬州的成功个展、1984年的文明宫报告展,可归结为榜首阶段或榜首层次;

从1985年到1988年,我身为徐氏门墙却又自择方向,以汉字拼图和纯线条笼统风格在本地前后举行了两次橱窗个展,一次地下室个展,参与了一次现代艺术集体展,一次“官方”非正式展,当选了一次全国大型展——桂林新书法首展。我的这几回艺术活动暨相关著作,可归结为连云港现代书法的第二阶段或第二层次探求。在此期间,虽然当地还有大约3--5名年青人从事过这类探求,但大多是对徐氏象形书风和水墨书风的仿照,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办法,终究不了了之。

我于1989年来京闯练, 1993年、1996年回过两次老家,发现徐兆良先生依然在从事这曾经款式的创造,非但没有进一步打破的痕迹和计划,反而有向传统收敛的趋势。这或许根据两个原因:一、徐兆良先生的立异与探求,在传统书法范畴现已走到了边际和极限,但因为种种妨碍,使他终究未能跨过这个鸿沟,把触角伸到另一边——现代艺术,然后与现代书法更深的实践坐失良机。二、因为前史的暗影一向未能与他真实离别,加上商场经济的搅扰和生计的连累,使他一向未能进入日子及生命的彻底自在,导致徐兆良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知遇今世高僧茗山大法师而依皈佛门,以居士的身份在家修行,这期间很多的佛经誊写,弱化了他的性情,阻滞了其书法新风格的进一步探求。

1998年春天当地的一次笔会酒宴上,先生兴致超高,喝下了6两白酒,回家后心梗突发,驾鹤而去。至此,现代书法之连云港现象划上了一个句号。

7

徐兆良先生作为连云港现代书法的开山人物,一同作为我国现代书法无庸置疑的先驱者,在书法新办法的探求上走过了整整二十年进程,跟着先生的谢世,连云港现象是否就此彻底终结了呢?不是。自从1989年我开端来京闯练到现在为止,虽然没有参与过任何现代书法活动,但我逼真地以为,我自己的一系列关于现代书法的实践,依然源自我在家园时所完结的思维沉淀。

1991年春天,我进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讨班学习,其时数十名学员中只要我一个搞现代书法,我的教师张辛博士曾对我说:你的传统书法不错,干嘛还要去搞那些东西呢?我答复说: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在我的心目中占有相同的方位,二者并不抵触,你怎样解说这一现象?张辛博士无言以对。其时,北大没有任何现代书法气氛,仅有的朱青生正在德国留学,所以在书法研讨班学习期间,非但未能接遭到有关现代书法的学院式启迪,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遭到了学究式的压抑,以致于结业著作展中我只能写一幅楮遂良的楷书完事。

1992年春天,我经过林信成著作集上的电话联络上了林信成,其时他正在谋划一个现代书法安排,看了我的著作后说不错,有意让我在这个安排中谋一份职。后来我与北大研讨生会联合为林信成在北大搞了一次讲座,题为“书法艺术新阐释”,并特别找来了李志敏、陈玉龙二位位北大书法长辈现场坐镇,后来张辛知道了十分不满。那时分虽然和林信成有过几回往来,但林的东西我没有感觉,也就谈不上对我的影响。

1992年秋天,我有事去了一趟深圳,李志敏教授介绍我去深圳结识魏宝荣,魏宝荣其时正处于白热化的创造状况中,他女儿几天就要为他整理废宣纸,听说常常整麻袋整麻袋地扔。魏宝荣的东西我现在简直没形象了,只记住他向我展现了一张用刷子刷的著作,说这是“徐谓的葡萄”,我可是不知那是什么意思。

从深圳回来后,我从北大31号楼搬到了北大西门的娄斗桥,时隔不久又住进了圆明园画家村,在1年多的时刻里,连续见过许多画家,虽然常常在一同玩,却并没有参与过画家村的任何艺术活动,仅仅一名看客罢了。当年年末,陈光武经邱振中引荐到北京找林信成,林信成又让他到圆明园找我,我帮他介绍了一个农人出租房。记住其时陈光武找我的时分穿戴一件黑棉袄,掖下夹着一卷宣纸,脸冻得乌青,鼻涕不停地流,这么着,圆明园多了一个搞现代书法的。咱们比邻而居,往来了很长时刻,但我对陈光武的著作却大惑不解:干嘛要去诲人不倦地把6张6尺宣纸盖满印章和划几百万条细线呢?后来才从栗宪庭的一篇策展手记中理解,其时陈光武是用毛笔从头演绎西方一种被称为“极简主义”的艺术风格。

能够这样以为,自打我1989年从家园来京,先后在北京大学、圆明园这两个当地学习和日子,也触摸过其时风头正劲的林信成和魏宝荣以及日后颇有成果的陈光武,但为什么一向未能把相关的信息与我本身的创造联络起来呢?并一向以一种墨守成规的情绪顽固坚持自己在连去港构成的主意呢?假如说早年徐兆良先生因为前史条件所限,不或许进入到这些气氛,也不或许取得这些参照系,那么作为年青的我,面临北京大学这样最民主最科学的文明气氛以及圆明园这样最敞开最前卫的艺术气氛,怎样会一向无动于衷呢?

2002年,老乡徐一晖到我这儿来过几回,指着墙上的几幅著作轻描淡写地夸了我几句,让我有点莫明其妙,因为徐一晖是85美术新潮的一位最年青干将以及后来艳俗艺术的领神人物,按他的布景,应该不会对我的东西感爱好。后来另一位画油画的朋友对我说:你的“符号”玩得不错,特别是刷子著作,很有世界口味呀。

2004年11月,濮列平先生经马锟、闻正二位老弟的引荐,登门看了我的一些著作,对我的某些“符号”著作及是非著作给予了方向性点评并提出了中肯主张,后来又连续幸会邵岩、魏力刚二位颇有成果的汉字艺术家,均获益非浅。虽然我与上述三位同仁在创造取向和观念上尚有许多不同,但这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体差异,正如我看林信成、魏宝荣和陈光武的东西,这些差异不会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往来,更不会对我自的下一步探求构成搅扰。

因为我在近几年内进行了很多的创造,发生了曾经从未有过的感触,特别从2003年起,开端了10年以来榜初次与该范畴艺术家的往来,曾经许多模糊的主意不断遭到磕碰,发生的悬念急需想得到答案,所以上网阅读了一些文章并买了一些理论著作来学习,其间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杜尚、米罗几位大师对我的启示最大。我把我的“拼图”著作暨衍生著作与我近年的著作、与同行的沟通以及截止到现在对经典著作的品阅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发现我的根本主意没有被不坚决,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笼统表现主义的开展进程,愈加坚决了我的主意,并在微观微观层面上发现了更多的或许性,取得了更多的办法论含义上的提示。

从1984到2004年,我在现代书法中里已度过了整整二十年,不论他人怎样看,我一向以为,我国书法本身,肯定潜藏着现代艺术的酵母,这些酵母的生发、膨涨,未必非我国文明之外的东西介入不行,也不一定非得需求我国诗画印等所谓“涵养”的补给,乃至不需求传统书法的“功力”以及对传统书法言语的任何理性解读。仅凭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瓶墨汁,就或许把笼统演泽到极致,并以东方独有的文明品质和感观视觉爽快与西方表现主义在笼统范畴同檐共渡。

连云港现象,仅仅一个地域概念,可是透过这个表层概念,能够发现文明意议上的资源概念——我国书法本身的无限繁殖性及无所不能的笼统表现性。

徐兆良先生墨迹赏识

徐兆良先生遗物

宝庐美术馆(连云港市凤凰星城一期东大门正对面)

文章审阅:海州区美术家协会新媒体中心

图文供给:宝庐空间

文章修改:王强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