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生活网行业资讯正文

岁月寻味张家港人的美味记忆——拖炉饼

2019-10-25 19:41:45  阅读:2307+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传说——做面饼送军行

拖炉饼已经有150多年的前史。相传清朝同治三年春天(1864年),李鸿章的淮军合作“戈登洋枪队”预备攻击杨舍堡城的和平军,驻在杨舍的和平军护王陈坤书得到音讯后当即安排杨舍、华墅、塘市、塘桥等当地的部队,在长泾河周围布下包围圈,预备迎敌。

杨舍的老大众传闻和平军要打洋鬼子了,心情昂扬,十分振奋,我们围在一同商议出主意,都想要出一份力。想到战事急迫,和平军出征路上要吃饭,所以我们就预备做点干粮,让兵士们能吃饱肚子有力气去杀洋鬼子。

杨舍城里有个叫陈阿二的糕饼师傅,他计划给兵士们做点素馅的面饼,既便利带着,吃起来口感也不错。春天的时分,遍野长着水灵灵的野荠菜,正合适用来做馅。所以,我们纷繁捐面粉、挑荠菜,陈阿二也约上几个糕饼师傅开端动手做饼:和面、掐坯、擀皮、包馅、下锅……我们连夜做了很多饼送到和平兵营房里。

第二天一早,部队开拔,大众夹道相送。陈阿二一看还剩下不少面坯、饼馅,便将煎饼的炉子、做好的生饼、柴火等一同装上拖车拉到和平军出城的大路旁边。陈阿二在大路旁边一边煎饼,一边将刚出炉的饼送到通过的和平军兵士手中。

部队出城了,走远了,饼香还没散尽。有人问陈阿二:“阿二师傅,你做的这个叫啥饼呀?又便利又好吃,总该取个姓名吧。”陈阿二敲敲锅子、拍拍炉子,信口开河:“就叫拖炉饼吧!”“拖炉饼”的名声就这样传开了。

传承——忆甘旨勿忘掉

在韶光的长河中,拖炉饼成为张家港区域的特色美食。它的制造工艺十分共同:烘烤时需求两只炉子,下面一只为底炉(平底),上面一只为顶炉(尖顶),顶炉呈锥状,用三根铁链吊住,烘烤时两只炉子一起加热契合,以顶炉的热量将饼吊熟,大有顶炉拖底炉之势,“拖炉饼”这个姓名十分形象。

在物质资源并不丰厚的时代,油和糖都是稀缺的东西,正宗拖炉饼的馅有必要放足够多的猪板油丁——“油要流到衣袖管里”,其实流到衣袖管里的除了油还有糖,经高温烘烤今后,糖和油融为一体,悄悄咬一口酥饼,糖和油喷涌而出,哪怕强忍住舌头的灼烫感,也不愿容易铺开。

后来日子跳过越好,人们开端重视健康饮食,不再敢容易测验重油重糖的食物,拖炉饼曾一度“芳踪”难觅。但传统老手工绝对不会被湮没在年月的尘土中,拖炉饼被列入张家港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唐培龙30多年坚持用传统工艺制造拖炉饼。现如今,街头巷尾悄然呈现了一家家老滋味饼店,拖炉饼重焕芳华,立异与传承结合,配方优化以契合健康理念,口味也愈加多样。

恬庄古街的青石板路上,好像还能聆听到百年前雨水的滴答声,街口做拖炉饼的炉膛里分明暗暗的炭火也好像从来没有平息过;还有一些掩映在集市、街角的饼店,炉具簇新,师傅年青,昭示着没有被忘掉的曩昔,还将持续。

在一代代张家港人的回忆中,拖炉饼就是带着着前史沧桑的甘旨回忆。

自己在家做荠菜拖炉饼

主料:面粉、荠菜

辅料:猪板油、白糖、猪油、芝麻、鸡蛋

做法:

1.猪板油去皮放糖腌渍,切成小丁放入荠菜末制成荠菜猪油馅;

2.面粉加开水,烫熟加油和成水油面;

3.面粉加油和成油酥面;

4.水油面包入油酥面,擀成酥皮,包入白糖荠菜馅,制成圆酥饼,刷上蛋液,撒上芝麻,入烤箱250℃,烤成金黄色出炉。

小贴士:烫面时,一定要烫熟,不然吃起来不酥。

记者/曾钦

拍摄/曾钦

修改/张楚

张家港日报

文约周末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