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生活网行业资讯正文

广东阳西和平七贤书院实测勘测与研讨

2019-11-05 21:00:37  阅读:5353+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广东阳西和平七贤书院实测勘测与研讨

作者:郭富标

七贤书院为广东省文物维护单位,它只要是表现岭南明清两代的修建方式、资料、结构、特色、绘画与工艺,对研讨岭南区域古修建的开展演化,具有很高的修建、人文前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一、地理位置与前史

七贤书院,坐落广东省阳西县织篢镇和平村委会和平村内,前面有个小广场,四周的地上满是用麻石铺设而成,中心是草坪,两头种满了花木,洁净整齐;东面是民居;西面是民居;南面是南湖新城小区,北面是325国道,交通十分便利。

七贤书院,它的前身是忠勇祠,始建于明朝万三历年间(1575年)。其时总兵张功臣为了平定倭寇,在邻近打了两场抗倭战役,后来这两场战役在《我国大事记》、《中外前史年表》(校订本)均有记载。

据史书记载,在和平城一带发作了两场抗倭战役,第一次是在明隆庆五年(1571年),1000多名倭寇攻陷了电白,又从电白往和平城方向冲杀过来,时任岭南肇庆府守备张功臣带领将士在儒洞一带与倭寇决战,斩杀倭寇约200人,明将官逝世约17人。第2次发作在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倭寇结合当地海匪,攻陷了上洋铜鼓卫,然后又从和平城方向杀来,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功臣和梁守儒两位将领战前作了两种安置:用真假的布局进行合围敌军,将敌军诱逼于明军有利的地势(即上洋滨海)。设伏兵于海滨森林之中,诱逼敌军进入伏击圈,然后挥军击杀。敌军公然上钩,致使敌军逝世约1000人,明将士逝世约20人。此役,明军大获全胜。

战役成功后,张功臣就在和平驿城之东隅建忠勇祠(即现在七贤书院的后院,中心是祭堂,是供奉抗倭阵亡将士牌位的当地。两头各设一个厢房,一边是招供祭祀住宿的厢房,另一侧是放杂物和款待的),以留念在战役中死去的麦胜、娄龙等三十七个将士,取名忠勇,意即“尽心报国曰忠,舍身殉事曰勇”。

原先忠勇祠的内墙壁上镶嵌一块“记七贤书院后堂壁”石碑。这是一块人物记事碑,是清代翰林侍读学士翁方纲所写。此碑铭已丢失,现仅存拓片。此碑铭全文记载如下:

“记七贤书院后堂壁”阳江县和平司旧忠勇祠址,今设书舍一区,而以其后堂仍为祠。其前讲堂,祀唐李卫公以下七贤,皆谪岭外者,不具记;记后堂祠七人,曰:娄龙、娄子和、葛文光、葛子明、金高龙、娄安邦、麦胜等。祠始于明万历三年总兵张功臣为平倭死事者建。倭陷电白,在隆庆辛未。功臣麾下三十七人死之,娄龙、麦胜首焉。万历甲戌,倭寇双鱼所,功臣率兵战于儒洞。把总葛子明刃三倭贼,击其右臂将断,犹奋呼鼓众,卒以平倭。哨官葛文光、金高龙等七人.同日战死;千总娄安邦,把总娄子和等十余人,亦战死。今具享于位。勤事捍患,奖义教忠,所以培人心,厚习俗,胥视此。故亟为记。翰林侍读学士大兴翁方纲记。

从此碑铭包括的前史信息剖析,至少有以下两点:

1、阐明“七贤书院”制作的精确时刻。

2、精确记叙了明朝在和平城邻近发作两次抗倭的前史事件。

忠勇祠是建议留念英豪,敬重英豪的思想在民间修建方面的详细反映,用忠勇祠来祭祀英豪,追思英豪,意图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鼓励子孙后代奋发向上,把祖国建设成为丰饶、文明、强盛的国家。

二、修建方式、结构与特色

据阳江志(民国十三年版)记载,忠勇祠建于万历三年,一度旷费。到了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本地有一个耆绅叫呈请的人,在忠勇祠原址前面捐资制作了一座新的七贤祠,就为了留念放逐海南途经阳江和平驿站的李德裕、寇准、苏轼、苏辙、秦观、赵鼎、胡铨七位贤臣。到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本乡人氏刘子校,他是一个被朝廷颁发文林郎、翰林院编修等要职的人,在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告老还家后,回到家园,为了复兴当地教育,他安排再次重修七贤祠,将“七贤祠”更名为“七贤书院”。也便是咱们现在所看到的七贤书院,它根本保存以晚清为主的修建风格。

七贤书院,其实是以宗祠的方式制作的,坐北向南,面阔三间,深三进,各进采纳不同的梁架或檩架结构,灰半裹垄砖脊,硬山顶,四合院布局方式,主次清楚。整个修建面积1377.9平方米,坚持清代晚期的修建风格。一进门厅通面阔4.655米(是一间的面阔,其如两间为厢房),通进深6.650米,通高5.830米,选用含墙梁架构成。门厅两头各设一个厢房,前檐筑有两根石梅花柱,也叫廊柱,廊柱上方装置有雕琢斑纹的木质交叉枋,交叉枋与砖墙对接,上置简略的镂空雕。廊柱两头砌有矮砖墙,用灰沙浆批平。

正门为木质结构,装上浅红实木大门,麻石门框,横披阴刻“七贤书院”四个浅蓝色大字,字体古拙、油滑、苍劲有力。横披正上方,相间有三组花鸟图画,现在只能依稀可见。大门前檐筑有两根石梅花柱,也称为廊柱,左右两头廊柱上方装置似鸟刨状的石质交叉枋和木质交叉枋,木质交叉枋上方装置绘声绘色的花鸟、人物等镂空雕,十分漂亮,可以说是廊梁上的精灵。

书院的封檐板都饰有卷草纹,青砖墙体采纳平砖顺砌错缝砌法,表面用白灰浆批平砖路,墙厚34厘米。书院门前左右是风火山墙,可见上方有墙绘痕迹,只要一边开有侧门。两坡屋面一条正脊两头饰鳌鱼瓦塑和四条斜脊,文革其间瓦塑被毁。正脊、斜脊选用四步建成:底层是瓦圈,中心是白灰黄泥浆,上层是条头砖,铺灰半裹垄式。两坡屋面运用板瓦,盖瓦时一反一正“即一阴一阳”摆放,然后铺灰半裹垄式板瓦,一向延伸到屋檐口。

中厅堂,通面阔13.400米,通进深9.900米,通高6.580米,选用柁、檩、椽、瓜柱、望板等混合梁架式,硬山顶。两坡屋面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没有一点装修。正脊、斜脊选用四步建成:底层是瓦圈,中心是白灰黄泥浆,上层是条头砖,铺灰半裹垄式。两坡屋面运用板瓦,盖瓦时一反一正“即一阴一阳”摆放,然后铺灰半裹垄式板瓦,一向延伸到屋檐瓦口。大厅内前后共砌有四条砖柱,表面用灰沙浆批平。

据史料记载,这个厅堂是古代的秀才们考进士、举人前在这儿暂时授课的当地,称之为“校史厅”,在其时,从这儿考取的进士、举人的就有30多人。在大厅门前横披阳刻“校史厅”,三个黄色大字,左右两方柱别离阳刻“古书院逢贤士,肇启文明,梅兰争妍,当崇百岁”、“新和平育英才,宏开教化,鲲鹏展翅,且看今朝”,从这副对联中就可得知这厅堂的用处了。这副对联的书写者应是现代人。

后厅堂,也叫祭堂,通面阔4.655米(是一间的面阔,其如两间已为厢房),通进深8.220米,通高6.211米,选用正梁、檩条和望板交叉式,硬山顶。两坡屋面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没有一点装修。正脊、斜脊选用四步建成:底层是瓦圈,中心是白灰黄泥浆,上层是条头砖,铺灰半裹垄式。两坡屋面运用板瓦,盖瓦时一反一正“即一阴一阳”摆放,然后铺灰半裹垄式板瓦。以浅绿色的滴水勾头剪边。厅堂两头各设一个厢房,两厢房前檐砌有矮砖墙,两堵墙的中心各有三个凹状的平行四边形,没有绘上任何花鸟图画。各矮砖墙的前端筑有一根石梅花柱,也叫廊柱,廊柱上方装置木质交叉枋,上置绘声绘色的花鸟、人物等镂空雕,十分漂亮,可以说是廊梁上的精灵。

各进之间天井两头设置通廊。前厅与中、后厅堂之间的通廊、夹道,选用花架椽、飞檐等组成。屋面铺盖灰浆半裹垄式板瓦。飞椽底面则斩削成两道弧面,似尖形木船底部,曲线美丽。天井呈长方形,四周边铺满了压面石。走廊东西两厢房对称,各有两道拱门通往两厢房,可沿着两头走廊夹道通往前、中、后厅堂,距离有一处花园,栽培许多花木,还有一口水井,园旁环筑围墙,高2.85米,环境清幽。

七贤书院的特色:1.是以一种“院子”与“祠堂”的结合体,院子的前面是书院,后边是祠堂,这是一种很少见的民间修建方式。2.用“七贤”为书院命名是含义特殊。3.一千三多平方米的古修建,阅历三百多年,尽管从前屡次补葺,但整个院子保存十分无缺,这也证明其时的修建技艺是高水平的,能保质保量。院内的屋架,檩条,望板,砖墙、瓦面、檐柱,也保存适当无缺。4.廊柱的工艺水平较高。如前后厅堂走廊的梅花石柱,脚部多了个“莲托”构件,视觉上似乎多了一层,虽有承重功用,但也增加了美感,暗示该院子的位置提高。5.修建出檐较浅,在通廊可以正常的看到。6.还有斗拱份额小,在前后厅堂的走廊可以正常的看到。7.技巧方法熟练,绘画工艺水平较高。如大门走廊的木质交叉枋上置花鸟、人物等镂空雕。还有整个大门墙壁上绘有花鸟、人物等画,十分美丽,构图精妙,再现了其时民间技艺水平适当高明。

三、结语

岭南区域的祠庙书院是十分多的,关于几百年的书院能保存下来,是难能可贵,阳西七贤书院,是少量能保存下的珍品。它全体院子保存还算无缺,但内部的结构现已改得面现在非,特别是院子里边的梁柱、屋檐雕琢,墙绘等,损毁适当严重,里边可以说是一个空壳。自己以为:

1、有关部门应赶快对阳西七贤书院进行完全补葺。

2、有必要具有文物主管部门核发的文物维护施工资质贰级(及以上)资质(文物资质业务范围包括古修建、近现代文物修理维护或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修建)安全出产许可证的法人才能做补葺作业。

3、最好能找到当年的的施工图纸,这个恐怕是难以找到,假如找不到,可依照七贤书院现有的结构布局,模仿古院子和祠堂结合起体来从头制作图纸。

4、将后厅堂复原本来面目,行将明朝为抗倭舍身的三十七名勇士的牌位从头雕琢摆放在后厅。

5、按现存的拓片,将“记七贤书院后堂壁”碑铭从头雕琢放在后厅堂。

6、改建与补葺同步进行,参阅广州陈家祠等的古修建群,吸收其精华,运用到七贤书院来,让独具匠心的阳西七书院大放异彩。

(2018年8月写于阳东)

(配图:360图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