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生活网行业资讯正文

火锅一致紫禁城

2019-11-07 13:53:31  阅读:8423+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这世上只要两种人,爱火锅的和不爱火锅的。

这是最简略的人群二分法,比方写《山家清供》的林洪和写《随园食单》的袁枚,两个人都是有点小钱的吃货公子哥,但前者酷爱火锅,后者则极端厌烦它。林洪在他的文艺新鲜范儿饮食笔记《山家清供》里记载,他游武夷山时,曾去访问一位名叫“止止师”的山人,正好遇到雪天,又捉住一只野兔,但户外山间却找不到高手厨师来烹调。山人说,山野之间全部从简,只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调成配料,生起炉子架上半铫水,比及水欢腾后,各自夹肉片放进水里涮熟了吃,调料调配则随个人的口味。其时,林洪慨叹道:“因其用法,不独易行,且有团栾热暖之乐。”

相比之下,看起来更接地气的袁枚在不爱火锅的问题上显得有点造作。他厌烦火锅的理由有两个:“对客喧腾,已属可厌”,而且“物经多滚,总能变味”。简而言之,一是嫌吃火锅时人多太嬉闹,二是嫌火候单调,很简单将食材煮过头,食物的滋味会被损坏。

乾隆是有名的火锅爱好者,以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御膳菜单为例,乾隆在这一年中,最少吃了两百多顿火锅。开春的早晨,他要吃“炖酸菜热锅”和“鹿筋折(拆)鸭子热锅”;初夏,御膳房进贡的是“野意热锅”和“山药鸭羹热锅”;入秋,他的早饭里竟然还有“燕窝葱椒鸭子热锅”;比及了冬至,总算能够大快朵颐,一顿饭连吃三道含有鸡、羊肉和口蘑的火锅。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件乾隆御用银制火锅,全体由盖、锅、炉架、炉圈、炉盘、酒精碗六部分所组成,菊花纹样非常新鲜高雅,锅底还有明晰的炭烧痕迹,可见乾隆皇帝对这个火锅的运用频率。

皇帝爱吃火锅,六宫的娘娘也见义勇为。将紫禁城里的火锅传统发扬光大而且继续立异的,是爱新觉罗家最厌烦的叶赫那拉——嗯,便是那个贪图享受的慈禧太后,她的菜单上更少不了火锅。如裕容龄所著的《清宫琐记》中,曾说到慈禧用膳时的一份膳单,上面有火锅二品:一是八宝奶猪火锅,二是酱炖羊肉火锅。也有书上记载,慈禧太后在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初七日进膳的一份膳单,上面也有火锅二品:一是八宝奶猪火锅,二是金银鸭子火锅。

慈禧太后关于北平火锅最大的立异奉献,是带动了“菊花火锅”的习尚。清末民初徐珂的《清稗类钞》曾记载,京城冬季,酒家经常在桌上放个小火锅,最盛行的莫过于放了菊花瓣的“菊花锅”。

菊花火锅的最大亮点当然在于菊花,唐鲁孙说,一般白菊花“花瓣八成呈蟹爪形,花心泛绿,其味苦中带涩”;能够食用的白菊,花瓣花心一概纯白,袁寒云在《宾筵漫笔》里有具体记载。慈禧太后关于菊花锅的推重,让京城的女客们跃跃欲试。那时妇女并不被答应吃烤牛肉,冬季下馆子,只要涮锅和羊肉能够选。无论是风月場上的美女,仍是深宅大院的闺秀,都和慈禧太后相同,冬季嘴里淡出个鸟来,幸亏有菊花锅,好吃解馋且精致风趣。

北平的菊花锅子,以其时八大饭庄的同和堂做得最有名。听说总是点好酒精后才端上来,高汤一滚之后,茶房把料下锅,再放菊花瓣,盖上锅一焖,马上撤下去分红小碗给客人,由于几味配菜都很嫩,怕客人操作,吃到的东西太老(惋惜那时候没有悦食的火锅时刻分配表)。同和堂的菊花锅子汤,用的不是鸡鸭汤为汤底,而是“上好排骨吊的高汤”,菜是鳜鱼片、小活虾、猪肚、腰片和菊花,粉丝和馓子都用头锅油炸,所以没有烟燎子味。当然,一般只要刘喜奎(京剧艺人、河北梆子艺人)这样的贵客参与,同和堂才会端出这道拿手菜。

就这样,在火锅这件事上,整个北京都达成了共同,从深宫内院到街头巷尾,我们都在涮涮涮,涮得不亦乐乎。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