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生活网行业资讯正文

今天立冬在没有挂钟的年代古人怎么判别拟定节气

2019-11-08 13:11:31  阅读:3566+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中国的日期、时间等都跟自然联系在一起。2003,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奇特的地基,上方的观象台是一个个的柱子。这些观象台是做什么用的?在没有表的日子里,古人是如何观测时间、制定节气的?

出品:"SELF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ID:SELFtalks)

以下内容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黎耕演讲实录:

如果我现在问大家,现在几点了?估计大多数人会拿出手表或看看手机。实际上在古代,没有手表也没有手机,那么古人如何判断时间?时间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日期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里给大家展示的是陶寺的一个观象台,这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天文遗迹,陶寺遗址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掘的,大概距今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

在2003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多非常奇特的地基,通过我们复原和展示,你们可以看到图片上观象台是一个个的柱子。通过挖掘,我们在这些柱子的圆心点发现了一些观测点,经过我们多年的研究,发现它可能是古人通过观测太阳日出方位来制定节气的东西

我们常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这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我们人类生活在非常庞大的自然环境里,受自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所有东西都必须跟自然联系在一起,包括日期、时间等,都是由天文学家来决定的。

这是我们观测2009年春分的时候拍摄的一张照片,通过这张照片你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一些重要的节气,太阳会从特定的狭缝升起来。这个狭缝和夹缝之间的缝隙非常细,基本上也就是太阳直径的宽度,通过这些就可以精确判断今天究竟是什么节气,这对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来说很重要。

陶寺在考古学上认为是国家形成的前夜,那时候已经有了特定的天文学家,也就是我们的前身。有了这样社会机构以后,人们才会更好认识和指导农业生产,完成一些国家形态。

同样,在陶寺我们不仅发现有观测日出方位定节气的东西,还发现了像漆杆一类非常独特的天文仪器。经过我们的研究和论证,基本上证实这是古代用来观测日影的圭表。我们经常说“立竿测影”,就是把一根杆子放在地上,在正午的时候去测量它的影长,就可以定方向、时间、节气。

古代的很多建筑有正南正北的基线,古人用这种格外的简单方法就可以定出什么方向是东西南北,这也是《周礼》中建都明确要求的事情

通过这些漆杆的研究,我们发现我们的古人非常聪明,在四千年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来确定节气,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形成,比如分封制度。

圭表测影的方法不仅存在很古老的时期,其实一直到明清的时候都还在用。图片上是河南登封的周公测影台,根据董作宾等学者的考察,这有很大的可能是唐代人复建的,传说周公曾经在这个地方测影,由此可见我们文化传承经历了多么长的时间。

出了测影台,这样的铜圭表也很常见,不管是在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还是现在北京的古天文台,大家都能清楚看到铜圭表。有了这样铜圭表,我们就可以很精确地测定现在影长是多少。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文献研究与考古研究,发现相对天文学的“变革”来说,“传承”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主题。比如明朝的郭守敬建了八尺高表就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影长,借助这种更长、更大的圭表,当时已经可以把影长测量做得非常精确,用这样的影长制定的历法就更为准确了。

除了用影长来获取时间之外,古人还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把时间留在地面上。我们现在获取时间的手段很多,通过手机、电视等,都可以知道北京时间是几点几分。现在我们有一套这样的体系,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会通过原子钟进行精确测定北京时间,并且进行发布。

在古代,我们也有这样的东西。这是我们复原的1:3的水运仪象台,这个模型现在还放在国家天文台的大厅里进行陈列。那么有了这样的一些天文仪器,我们就可以非常精确地把时间留在地面上,并且通过报时的方法向大家进行传达。

在北京的建国门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建筑,叫做古观象台,也就是古代的钦天监,也就是现在国家天文台的前身。钦天监要做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功能就是观象授时,图中是钦天监里的一块匾。

通过观象授时之后,天文学家会把时间传递给公众,比如像北京的钟鼓楼,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报时功能。在过去没有钟表的年代,我们有晨钟和暮鼓,夜里也会有人敲着锣,走街串巷地喊时间。通过这些晨鼓和暮鼓,也是向公众进行报时的一种办法。

比如在特定时间,北京的鼓楼就会打鼓,甚至还有表演,既是天文中的一个报时功能,也显示了皇权。

在故宫里面也有图中这样的日晷,其实当时它并不具有计时功能,因为清朝的时候皇帝已经有了西洋的座钟和漏刻,但是日晷从古代传承下来,更多是权力的象征。

中国古代天文学也经历过几次重要的变革,比如说汉代有宇宙观之争,持续了几百年关于宇宙观的争论,直到唐代把所有的宇宙观统一了;明清也有两次很重要的变革,一次是明朝末年的崇祯改历,一次是1934年紫金山天文台成立

我们现在的国家天文台有LAMOST望远镜、FAST望远镜等非常非常多的现代望远镜,但是我们所有的工作几乎都是沿袭着西方天文学的成就。望远镜是在一六零几年被西方人发明,比如伽利略望远镜,然后陆续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星图、星表等,大部分也都是西方人的发现。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十二星座,其实都是源于古希腊星座体系,但是我们中国古代也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只不过大家关注和了解的并不多,其实它在本质上跟西方的星座体系功能很接近,但又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

我还想跟大家讲一讲文化自信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知识就是这样产生,并且自然地进行流转和传播的。但是从文化自信这点,我不得不非常佩服英国人。

这是英国的巨石阵,英国人在很早之前研究发现了这些巨石之后,就认为它是观测日出相关的。实际上从天文学的角度,我们并不认为巨石阵是比陶寺更优秀的观测日出的建筑。

因为巨石阵的中间缝隙很大,从天文观测来说不能精确确定某一天或者某一节气,但是英国人在几十年中做了很多工作,发表了不少论文,在学界争论很大,有一些人认同,也有一些人不认同。

尽管这样,英国人还是表现的非常自信。这是我在英国拍的,是一个非常有名,并且英国人常去吃早餐的叫Pret a Manger蛋糕店的海报,海报中他们用黄油做了一个巨石阵,广告词说:“我们从每天早晨6点钟就开始工作”,这就是利用了巨石阵观测日出的结论。

99%的英国人都认为巨石阵是他们国家的骄傲,不管学界怎样争论,他们觉得它就是观测日出方位用的。相对来说,我们中国人在文化上不够自信,我们本应该是非常有底气的

图片的左边是哈勃望远镜拍摄的M1天体,就是现在的蟹状星云;右边是一部《宋史》。这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我们原来科技室的席泽宗院士,他做了非常优秀的工作,通过非常严谨的研究证实,发现蟹状星云在一千年前是一个超新星爆发的遗迹,这颗超新星当时在《宋史》里有长达一年零十个月的记载,详细地记载了它每天的位置、颜色、光度变化等。

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人的技术非常先进,但是即便如此,一千年前的超新星爆发是什么样子,美国也是没有很好的方法获得的。所以从很多意义上来说,我们中国人可以更自信一点,更加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

我们有非常非常多很优秀、很值得大家尊敬的古老文化传承,也希望我们大家在将来更多地了解古代的科学文化,不要让我们自己文明就这么遗失掉了。

本文出品自“SELF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SELFtalks),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