荭草
来历产地
为蓼科植物红蓼的地上部分。夏、秋割取地上部分,或将打下水红花子后剩余的地上部分搜集起来,晾干。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除西藏自治区外,散布几遍全国。别号游龙、红、茏古、岿、龙(艹颉)、红草、茏鼓、天蓼、石龙、大蓼、水红、水红花、红蓼、朱蓼、白水荭苗、蓼草、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草。
性味成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辛,温。有小毒。祛风利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大辞典》
性微寒,有微毒。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疝气,脚气,疮肿。
《中华本草》
辛;性平;小毒。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归经】
肝;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或煎汁洗。
【运用】
治风湿性关节炎:
东方蓼全草一两。水煎服。
生肌肉:
水荭花根煎汤淋洗,仍以其叶晾干研末,撒疮上,每日一次。
【原形状】
一年生草本,高l-3m。茎直立,中空,多分枝,密生长毛。叶互生;叶柄长3-8cm;托叶鞘筒状,下部膜质,褐色,上部草质,被长毛,上部常展开成环状翅;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0-20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双面疏生软毛。总状花序由大都小花穗组成,顶生或腋生;苞片宽卵形;花淡红或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一般7,善于花被;子房上位,花柱2。瘦果近圆形,扁平,黑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 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