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昨日上篇,跟着时间越来越临近现代,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汽车设计都与当今的汽车有联系了。话不多说,直接开始吧!
旅行车
早期的旅行车大多都是改装而成的,不过,将它称为载货车更为准确,它的目的就是通过改装四门轿车或者掀背车,以提供额外的载货空间。
最早期的案例是1910年的福特T型车,有些美国人将其改装,使其能够装下更多东西。后来旅行车的概念传播到欧洲及其他地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受欢迎。随后,消费者们转移喜好,逐渐喜欢MPV,并且在如今,更青睐SUV了。
空气动力学回归
空气动力学在一战时期就有人在研究,但外形不受消费者喜爱,尽管后来克莱斯勒量产了具备空气动力学设计的汽车,但依旧没能流行起来。直到70年代初期,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机引起人们的警觉,制造商们开始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消费者也是。
从那时起,车企们对空气动力学的关注就没消失过,车企们开始宣传其汽车的低空气阻力系数,比如奥迪100车型,就拥有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直到现在,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风噪以及提升电动车的续航,空气动力学都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
汽车安全
咳咳,早期的汽车并不注重安全设计,直到1960年相关安全法规提出,并且逐渐变得严苛,汽车才开始改善结构并且配备一些安全装备。
比如在70年代,汽车普遍都会在车头装备一个橡胶缓冲器,减少碰撞时的冲击力。如今,这种装备已经很少见,它进化成了汽车的前保险杠,看起来更加美观了。
MPV
MPV的本质是货车,内部空间充足,最多可容纳9个座位,并且具有传统车型的舒适度。1936年的Stout Scarab被认为是最早的MPV车型,但雷诺Espace和1984年的道奇Caravan通常被称为最早的现代化MPV车型。
现在的MPV演变出两个用途,一个主要用来拉货,一个主要用来商务接待。就像前面说的,SUV最终比MPV更受欢迎。
SUV
这里说的SUV包含了越野车型,其设计的目的是能够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工作。最早期的SUV是1948年的路虎车型,但如今人们希望能够买到更加舒适的SUV。
因此,更加豪华的揽胜在1970年出现了,其提供更多的舒适性。到了现在,豪华品牌SUV车型不少见,甚至连劳斯莱斯都推出了库里南。
数字仪表盘
最早是70、80年代,阿斯顿马丁等几家汽车制造商试图引入数字仪表盘,但直到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器(LCD)出现时,这个概念才真正普及。
早期主要是沃尔沃和奥迪使用数字仪表盘,它的特点是能够根据驾驶者的喜好优先显示性能、油耗或导航等信息。如今,慢慢的变多的汽车都开始搭载液晶仪表盘了。
中控触摸屏
手机和平板电脑触摸屏在现在越来越常见,导致一些车主希望在车上也能看到这个配置。或许是车企接受了车主们的反馈,许多车企都开始使用触摸式中控屏。
但由于没有物理反馈,导致驾驶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视线从路面移开,驾驶者不能盲操,因而带物理按键的中控或将卷土重来。车叔以为,无论触摸屏还是物理按键,都不及非常智能(不是那种人工智障)的语音控制好用。
复杂设计
上世纪90年代的主流车型,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设计简单,看灯是灯,看格栅是格栅。如今的汽车,不仅线条繁多,整体的设计也更加复杂,让人感觉像是未来穿越过来的。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继续下去,可能过几年的汽车就更加复杂了。也有另一种趋势,许多概念车就主张简洁,外观圆滑,没有复杂线条,内饰走的轻简风格。未来汽车会怎样发展,这个目前很难判断,就看车友们的偏好了。
大格栅
对于大格栅的设计,车叔只能说可能苹果公司早就意料到了,不然也不会说“Bigger than bigger”、岂止于大的话了。一家手机公司都知道要大,汽车公司怎能不知?
大格栅中比较知名的便是宝马和雷克萨斯了,一个“鼻孔”慢慢的变大,一个“纺锤”慢慢的变大。尽管格栅都变大了,但没人敢说这就是未来的趋势。从另一个角度,现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比较盛行,而涡轮增压器对散热要求较高,因此格栅更大,进风量越大,可以提升散热效果。
车叔总结
汽车的变化其实有许多因素,一方面是为人服务的,真实一点就是需要人来买单;一方面是技术的发展。比如发动机技术提升,排量更小、动力更强,可以放在车尾。又比如汽车领域引入空气动力学设计,能够减少风阻,减少油耗,但早期没有消费者买单,于是沉寂了近40年,等到石油危机人们付不起油费才逐渐流行。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能够掌控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所以以后汽车会向着哪个道路发展,就看你看重哪方面的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