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中有“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语。少海便是今日的胶州湾,这说明2500多年前,胶州就有帆海活动。
唐代在今胶州老城区设板桥镇,板桥港口以其优胜的地理方位悄悄地鼓起。北宋中期,因与北边的辽金发作边境战役,渤海沿岸的港口根本封闭,板桥镇一跃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
对此,元丰六年(1083年),原密州太守范锷上书要求在板桥镇设市舶司抽解务(海关),范锷在奏章中称“若市舶司之法行,则海外诸物积存库者,必倍于杭明二州”。元祐三年(1088年)范锷的主张得到朝廷的采用,板桥镇市舶司
是继广州、明州、泉州、杭州之后,全国第五大市舶司。
板桥市舶司的设置,使板桥镇凭仗优胜的自然条件和港湾资源,彻底操控了东南海道。其时,板桥港口海运交易极为茂盛,东至日本、高丽,南至吴越、两广、南洋诸国,乃至中东各
国也常常有商人进出板桥港口。板桥三娘子的故事,便是被阿拉伯商人传到波斯湾的。据专家考证,其时板桥镇的交易额一度超国内任何一个港口。胶西县城城内店肆树立,金融业、商业非常兴旺,是我国其时北方最大的产品集散地和商业
金融中心。
板桥港口仍是中外公民友谊的桥梁,如日本和高丽商人、和尚、学者,南洋诸国、阿拉伯商人常常由板桥港口登岸,换通关文书,然后前往我国各地。我国青鸟使、学者、和尚也常常由板桥前往高丽、日本及波斯湾。据朝鲜金庠基《丽宋交易小考》中计算,百余年间高丽国遣宋使团合计57次,来板桥镇的高丽商贾、僧侣、水手等不下10万人。这是继我国唐代与新罗商贸文明交流之后的又一次高潮,也是胶州湾海洋文明的光辉期。
2009年9月,在合作基建施工时,考古人员发现很多北宋铁钱及不同时期的瓷片等文物。很多瓷器碎片证明板桥镇曾为商船运货的码头古遗址,多处区域勘探和试掘结果表明,距地表以下约2
至3米处为宋代文明堆积。文明堆积层中出土北宋龙泉窑、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及其他窑系的瓷片标本上百片。由此也充分说明,宋代时期,很多瓷器等产品出口量巨大。其间开掘出两组大型修建基址,布局结构杂乱,规模宏大,其间的一处修建可能是通商口岸设置的客栈和转运仓储设备,而另一处修建群则应是其时某个办理商贸活动的官署组织,这里在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占有了极其重要的方位。
(上图为考古人员抢救开掘的部分铁钱)
下图:板桥镇遗址开掘的宋代“铁秤砣”重10余公斤
手指上的胶州故事
前史故事 微小说散文 今世故事 图片故事 漫画语音等
版权声明:
本文及文中图片均转载自网络,作品权属原创者一切。经检索,无法确认原创者,故未标明作者。咱们共享此文出于传达更多文明之意图,无商业用途。如涉作品权事宜,请联络修改,修改将做删去处理,原创作者可联络咱们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