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鼎簋列陈、严肃高雅的礼仪文明,也有钟磬谐鸣、清洗心灵的音乐艺术,还有金玉交辉、车辚马萧的艳丽装修......曾取得“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陕西刘家洼东周遗址在世人眼中一向蒙着一层奥秘的面纱。今天上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效果展”上,300余件遗址出土的文物初次会集露脸,将三千年前陈旧奥秘的边境小国带到大众眼前。
图说: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效果展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摄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300余件展品除了少数归属取得“2005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陕西韩城梁带村东周芮国墓地外,绝大部分来自于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芮国墓地的最新发现。这一前一后、严密相关的两处关于芮国的重要发现,不光弥补了周代前史的缺环,更展现了中国古代距今三千年前后多姿多彩的文明和艺术,然后构成难得一见的考古大发现姊妹篇。
本次展览分为列土分邦、小国之光和万流归宗三个单元。周朝重礼,西周推广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兼制全国,立七十一国,姬姓茕居五十三人”。榜首单元“列土分邦”展现的文物最重要的包括时代稍早的梁带村芮国遗存。不同方法的鼎、簋、壶、鬲等青铜重器,成系列或以组合的方法散布于不同规划的墓葬内,或在墓室中居于不同的部位,无处不体现深沉的前史传统和严厉的等级观念,然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礼仪用器,明晰折射出与分封制、宗法制、礼仪制等相关的社会现象。不同等级贵族所运用礼器的数量、组合的差异性,反映出其时社会对显示和保护等级准则的注重和强化。一些青铜重器的铭文中还留有与芮国相关的记载,虽然寥寥数笔,但现已用不可磨灭的印迹实证了一段缺失的封国前史。
图说:观众在观赏展览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摄
在第二单元“小国之光”中,一座大型“中”字型墓葬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是恢复出的刘家洼“芮国国君墓”。墓中悉数铜礼器、乐器、玉器等文物按原状复位,再现了这些国宝出土时的局面,以最直观的方法体现这些高等级墓葬的礼仪准则和恢宏气势,给观众感同身受的感触。据专家介绍,春秋时期,贵族诸侯一般陪葬一套乐器,而刘家洼遗址三座大墓出土的钟、磬、鼓、埙组合各有两套,还有四件镈钟九件钮钟的乐器装备,是现在所知春秋前期乐悬准则的最高级别。这些现象标明芮国贵族对音乐有着特别的喜爱和痴迷,在争霸称霸的春秋时代显得有些特殊。
图说:恢复出的“芮国国君墓”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摄
春秋中后期,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传统的典章准则逐步被分裂或抛弃,呈现了礼崩乐坏的痕迹。在第三单元“万流归宗”中,展出了很多的车马用具和武器东西等,反映出其时征战频频、注重军事的史实。战役与文明交流客观上推进了交融的进程。芮国在春秋中期即为秦所灭,封国无存,领地归入秦的政治系统内,通过战国晚期秦的大规划一致,终究归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图说:观众在观赏展览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摄
虽然终究被湮没在前史的激流中,但芮国从前如稍纵即逝的昌盛和丰饶却记载着它的高光一刻。展览中有一片“金玉交辉”的盛景,这里有幸运残留在大墓盗洞中的虎形牌饰、牛首衔环饰、素面环与螺旋形金耳环等器物。这些金器在纹饰和体裁方面带有典型的北方民族特征,关于讨论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明交流有重要意义。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根全长1.4米的金首铜樽权杖,这是迄今发现的仅有一件金的权杖头。刘家洼发现的玉器中,有一件玉琮与常见的内圆外方之琮不一样,它仅一侧见方,两折角雕饰立人,其他部分雕琢笼统兽面和线条。此类琮以往仅见于齐家文明,但纹饰却为两周之际的特征,当是由齐家玉器改形而成。
图说:金首铜樽权杖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摄
据悉,此次展览由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办,陕西省澄城县人民政府协办,将继续至2020年3月1日。(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