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中心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讨中心主任、潘天寿研讨会副会长,我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致力于书法理论与艺术创造。
草书一向被视为一个特别的范畴,记住早年初学书法时,乃至得到一种形象:草书切切不行随意碰触。许多终身研习书法的人们,从不曾触摸草书。林散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特别是最近十余年来,研习草书的人数增多,现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草书书写的要害,在于在坚持线条的流通时,有必要一起坚持线条的质地:改变、力气、饱满性等等。这是草书点之地点。
草书的结构与其它书体比较,具有更大的自在,特别是在狂草中,一切空间都有必要随机处置,这对一位书家的练习和和才干提出了与其它书体不同的要求。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轴》
纸本草书 96×34cm 1977年
马鞍山林散之艺术收藏
就书法史而言,草书大概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草书的发作到唐代为第一个阶段;今后,到林散之之前,为第二个阶段;从林散之开端,为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草书从发作到狂草的出现,一向沿着活动、简捷的路途开展,书写中没有着意的停驻,但笔触推移中运动和线条的质地改变丰厚。
林散之草书《清平乐会昌》
1974年 浦口求雨山文化名人留念收藏
第二个阶段,从宋代开端,具体地说,从黄庭坚开端,人们用行书的笔法来书写草书。这源自人们一种根深柢固的观念:“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苏轼语)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草书获得了一种新的面貌,它关于书法史具有重要意义,但置换了前期草书所建立的根底,人们简直再也无法接续前期草书的头绪。这种情况一向影响到尔后一切人对草书的知道。究心于草书者,即便出色如王铎,也未脱出这一大趋势的影响。(更具体的论说,请参阅《关于笔法演化的若干问题》疑问与《书法》一书第四章“草书”部分)
林散之《录自作扬州杂诗一首诗轴》
130×34cm 1980年代
浦口求雨山文化名人留念收藏
林散之的出现,是这个年代的一个奇观。他的草书打破了若干世纪以来的枷锁,创造出一种新的笔法:依靠长锋毛笔在运转中缠裹于闭幕的替换,加上水墨的彼此浸透,笔触出现出于上一任不同的一种杂乱改变。这种笔法于他从黄宾虹那里承受的绘画中的笔法联络严密。这种笔法无意中避开了留驻、抑扬而接近于前期草书。林散之为人们从头考虑草书敞开了一条通路。
在草书的前史演化中,有一个问题有必要一说。草书的根底不是楷书,而是隶书。出土的许多汉简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后世所说的楷书,大多数都是指唐代楷书,而以提按为特征的唐楷,只能走向宋代今后的草书。以提按为主导的楷书是通向前期草书的巨大妨碍。
林散之《草书论书一首》
横幅 200×400cm 1980年
浦口求雨山文化名人留念收藏
对前史这样一种简略的叙说,或许能对草书的考虑供给一个参阅的结构。
阅读今日许多的书法史论说,关于草书构成阶段的文章许多,它们都利用了出土的汉简材料,但相关于许多出土的汉简而言,研讨还十分简略。关于汉简的研讨是今后更深化的草书研讨的根底,它也将为咱们对整个书法史的知道作出重要的奉献。
对草书的研讨,能够独立于创造而打开,可是这个课题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研讨者对草书实质的了解和感悟。如前文所说,对草书的了解一向存在两种基点,立足于不同基点,将对草书极端演化作出彻底不同的说明。举一个比如,对“仓促不暇草书”的了解,人们便因基点不同而做出截然相反的解说:站在前期草书的态度,草书无疑是寻求简洁、快捷的产品,而站在后期的态度,草书则成为一种困难,乃至艰涩的字体。因而对草书演化史图画和技法的感悟与知道,也成为草书文献研讨不行或缺的条件。
内容源自至善书法,如有侵权,请联络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