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南宁卫卫尉朱公墓志考释
黎文宗1 贲小梅2 刘炳政3
(1.南宁市博物馆,广西 南宁 530219;2.桂林农业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6;3.邕宁区文物办理所,广西 南宁 530400)
【关键词】明代;南宁卫卫尉;朱公;墓志
【摘 要】2010年,南宁市邕宁区和合村莲花坡出土了一块明万历十五年的墓志铭。依据墓志记载,墓主为兴安守备、南宁卫镇抚朱麒之父,是南宁卫一名“带俸官”,仅领俸而不任职事。而从墓主宗族谱系看,朱氏宗族因军功而享世袭武职,并经过与南宁卫其它世袭武官宗族通婚安定了本身的位置,一起又经过参加科举、与当地科举士子集体结交和联婚,以期进一步安定宗族社会位置。
2010年,南宁市邕宁区和合村莲花坡一座明代墓葬中出土一件青石质墓志,后入藏邕宁区文物办理所。2017年5月,笔者在对邕宁区石刻文物进行调查时见到了这块墓志,并对其进行了释读,发现这是明代南宁卫卫尉朱公的墓志。墓志不光详载了墓主的生平事迹,更胪陈了墓主家庭成员联系,这对咱们研讨其时南宁卫卫所武官世袭及联婚状况有着必定的含义。
一、墓志的首要内容
此墓志为单块单面书刻,未见墓志标题,而是直书墓主生平事略,应为铭部分,缺盖。整块墓志系以一块无缺的青石板凿刻而成,长69厘米,宽34厘米,厚4厘米。志文楷书,共29行,每行20字,总计552字。除部分文字因志石外表崩坏、磨损导致漫漶不清外,大部分文字保存无缺,大都可辨识。志文共分三段:榜首段载墓志撰文者李嫡亲在墓主后人的屡次恳求下,终究接受了为墓主编撰志文之事;第二段胪陈墓主生平事迹及其宗族谱系;终究一段为时刻和落款(图一)。
图一 南宁卫卫尉朱公墓志拓片
墓志全文如下:
有北朱公,讳,邕之卫尉。恭人戚氏,其配焉。至,戚兹告 ,乃孙以神道等属余。余素不文,愳二者之长用,孤任使也,然辞坚而请再,敢述者,马公引公淮南一二代祖先证显着暨。
皇帝渡江,日异汉,声虏区胡,有天勋,宋爵千夫长。代祖先信公,袭调吾邕,遂家焉。信传友,友传本,本传震,震传珍,珍传熊,熊传公。公自幼孤,二周失怙,盖以多疾。年逾七八,连遭内,茕茕孑立,孓然一身,菲饮食,居茅茨、凉,状,如之尤能节就学,食若怎,而贫兴化也。甫等归恭人。恭人出万户侯戚公长媛。既而延荫,宦仕余二十载。其间征黄璆今 刑法狱,匪不悉意图报,称以树功业,生平矢志也,亦知事兴,乃谢政,家居闲课,壹内恭人司惠。恭人备四德,亲井臼,仝甘苦,亲务无大小,悉矱焦劳百结事,始如然,自虽云公之,而恭人内之德,焉可证邪?令郎一,讳麒,娶蔡,配皆宜,以文武才数廑当道,荐晋守备兴安。女二,长适鹿挥使悦芳,次适万千兵全。孙男三:孟大受,郡廪生,娶卢氏,无出;仲大治,承荫,娶康氏;季大定,未娉。女孙二,长适庠,次适卫尉吴怀仁。曾孙一,女一。李甥一。生于弘治乙卯年十二月初五日卯时,没于嘉午年十月十八日巳时。恭人生于弘治丙辰年头九日辰时,没于万历壬午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戌时。兹于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丑时合葬于湴洲丁山癸向。余也雅短闻见,幸辱妇婕,且请志不得不述其传闻者,志之云。
皇明万历十五年季冬月眷晚生李嫡亲磕头拜撰。
二、墓主生平及职官考
墓主为朱,其名因石碑年久磨损,字形已难辨识,似为左右结构,疑为“钰”。朱,据墓志载,生于弘治乙卯年即弘治八年(1495)十二月初五日卯时,“没于嘉午年十月十八日巳时”。按,“嘉午年”之“嘉”,当即明世宗的年号“嘉靖”。嘉靖朝带“午”字干支年份的有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嘉靖元年(壬午,1522)等。又墓志谓墓主曾“宦仕余二十载”,为官任职超过了20年,且墓主还曾“谢政,家居闲课”,即终究致仕,赋闲在家。明代文武官员致仕年纪各代多有不同,但一般60岁以上方可致仕,如明洪武十三年(1380),太祖“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1]。当然,考虑到武官的性质和世袭制,洪武十八年又“命表里指挥、千百户、镇抚,凡年五十以上者许今后代代职”[2],经过令后代代职的方式到达致仕的意图。可是,永乐今后,这样的致仕要求并未被遵从,而是多有重复。至嘉靖四年(1525)时,嘉靖帝颁准“在外方面官员,年六十以上准致仕”[3]。墓主生于弘治八年(1495),致仕时年纪当在50或60岁以上。而当嘉靖元年(1522)、嘉靖十三年(1534)、嘉靖二十五年(1546)、嘉靖三十七年(1558)时,墓主别离是 27岁、39岁、51岁、63岁,明显首要可扫除嘉靖元年和嘉靖十三年。另嘉靖年间致仕准则尚能正常履行,则墓主60岁后致仕的或许性更大,因而,墓主逝世时代应为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此刻其已63岁。值得一提的是,墓主的妻子生于弘治丙辰年(1496),死于万历壬午年(1582),而她和老公合葬则是晚至万历十五年(1587),因而,能够判定两人归于二次葬。
志文载墓主配偶“合葬于湴洲”,“湴洲”即今湴洲岭,是位于邕宁区和合村莲花坡以北约100米处的一座矮小的丘陵。同一墓地还出土了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朱大治(墓主仲孙)买地券(现存邕宁区文物办理所,相关资料没有宣布),其砖铭有“择得杫地一穴,位于土名‘湴洲岭’”句,亦可证此“湴洲”即今之湴洲岭。湴洲岭墓地所葬基本上为朱姓人士,当为一处宗族墓地。
关于墓主的官职,志文载为“邕之卫尉”。“邕”即“邕州”,为南宁的简称。邕州为唐贞观初年始设,元代改为南宁路,明代沿用,改南宁府[4],因而此“邕”即指南宁。“卫尉”,明代并无“卫尉”一职,南宁卫指挥使司下也仅见指挥使、指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等职,因而,此“卫尉”非职官名,而是取“尉”的原意“军官”,“卫尉”即“卫所军官”之意。墓主作为南宁卫的军官,乃至参加了征讨的军事举动,可是在墓志中从头到尾都未见书其职官之名,疑墓主之“卫尉”即所谓“带俸差操”一类卫所武官,即带俸官,是卫所中闲住不任事者[5]。按,明代卫所武官实施世袭制(即所谓“世官九等”),卫所下的指挥、千户、镇抚、百户等职官可世袭。墓志谓墓主娶戚氏后“既而延荫,宦仕余二十载”,其间的“延荫”即指其秉承祖荫,世袭了武职。然而在明代中后期今后,跟着卫所武官人数极度胀大,“武职升授渐多,不复能拘额数,但有见任、带俸之别”[6],带俸官仅有俸禄,而无实权,不任职事。墓主曾参加征讨举动,却未任官职,应即“带俸官”,因无官职名,故以“卫尉”为称,以示其尊。墓主的次孙女婿吴怀仁亦为“卫尉”,其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版《南宁府志》“南宁卫指挥使司”之“指挥”条下见列名,无官职[4]357,但依据其列名指挥、指挥佥事之后,其位置当等同于卫所指挥或指挥佥事,应与墓主相似,是为“带俸官”,不任实职。
关于墓主的生平事迹,据墓志载,其年仅二周岁即失怙,长至七八岁时,成了孤儿。孤儿的日子明显是艰苦的,“茕茕孑立,孓然一身,菲饮食,居茅茨”,一个人住着茅草房,衣食都难以为继。好在之后他娶了“万户侯戚公长媛”为妻,并秉承祖荫,世袭了武职,从此“宦仕余二十载”,直至谢政归家。从记载中不难看出,墓主除年幼成孤外,世袭官职后的宦途平整且较为平平。但较为有必要留意一下的是,在墓主20余年的为官生计中,曾参加过“征黄璆”事。“征”即征讨,“黄璆”当为人名,其人尚待考证。“征黄璆”即指征讨黄姓人物的一次军事举动。依据墓主生平估测,其首要为官时刻应在嘉靖年间,这一时刻段发生在南宁卫所辖范围内的首要军事举动有: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遣右布政使林富和副总兵张祐统领官军、土兵六千余人进击八寨起义军,以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副总兵张径、参政翁万达率官军歼灭思恩府刘宪、卢回起义。刘宪、卢回起义有名字可考,南宁卫参加的或许性也较小,因而墓主所参加的“征黄璆”事,或与歼灭八寨起义事情有关。
明代,广西忻城、上林接壤一带的思吉、周安、古蓬、古卯、古钵、都者、罗墨、剥丁等八个寨子的壮、瑶族人民为抵挡明王朝的压榨、对立土司官的控制,掀起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少数民族起义,史称“八寨起义”。明正德、嘉靖之际,八寨壮瑶族起义军开展到高峰,活动范围空前,包含了今南宁、上林、武鸣、宾阳等广阔区域。为彻底铲除八寨之患,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在招安了恩田土官卢苏、王受后,即命林富、张祐统领官军及土兵六千余人,由南宁动身,突袭八寨,终究打压了八寨起义军[7]。在林富等统领的六千余战士中,除了恩田州土兵,南宁卫驻军亦当参加其间,墓主作为其时南宁卫的军官,应参加了部分战役。
三、墓主宗族谱系
墓志中除墓主生平外,记载最具体的莫过于墓主的宗族谱系了。从墓志记载来看,墓主的宗族前史最早可追溯至明初,其时墓主的鼻祖跟随朱元璋起兵抗元,“声虏区胡,有天勋,宋爵千夫长”,因军功被授千夫长,并由此敞开了朱氏宗族的军籍前史。因志文残损,墓志中并未能留下这位朱氏鼻祖的名字,可是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版的《南宁府志》中,朱麒(墓主之子)条下载其“鼻祖英,定远县人,洪武初累功升通州卫左所镇抚”[4]358,由此可知,这位跟随朱元璋起兵的朱氏鼻祖即朱英,安徽定远县人,因军功升千夫长,终究官至通州卫左所镇抚。朱氏宗族迁居南宁,则始于高祖朱信。据《南宁府志》载,永乐初年,朱信袭调南宁卫,“遂家焉”[4]358,从此久居南宁,成为南宁卫世袭军籍。朱信之后,历友、本、震、珍、熊共五代,传至墓主。墓主育有一子二女。独子朱麒,《南宁府志》载其世袭了祖职,任南宁卫镇抚[4]358,但在墓志中则仅载其被荐任兴安守备。守备是明代设置的镇守边防乡镇的军官,因事增置,归于暂时官职,不世袭,位次于游击将军,无等第,无定员。因而,朱麒世袭出任南宁卫镇抚当在其出任兴安守备之后,即在万历十五年(1587)今后方始袭卫镇抚职。朱麒生三子二女,长子为朱大受,为南宁府府学廪生;次子朱大治,墓志未载其生平,但《南宁府志》载其为万历辛卯(1591)武举第十一名,甲午(1594)武举第二名,后袭祖职,任南宁卫镇抚[4]391;三子朱大定,史料无载。在墓主曾孙一辈中,仅载有“曾孙一,女一”,但据墓志所言长孙朱大受“无出”,季孙朱大定没有娶妻,故此“曾孙一,女一”应为其仲孙朱大治所出。依据朱大治买地券券文记载,朱大治共有二子,别离名为朱祠令、朱祠充,正可补墓志所缺(图二)。
在墓主的宗族谱系中,其家庭成员的婚姻联系也较为令人瞩目。墓主朱公虽年幼成孤,可是他娶的却是“万户侯戚公”的长女。此“万户侯”应是指高官贵爵,应非实指“万户侯”爵位。“戚公”未著其名,估测应为南宁卫高档武官,或为南宁卫指挥佥事戚章。戚章,本籍陕西邠州,原世袭千户,后以军功升指挥佥事[4]359。墓主之子朱麒娶的是蔡氏,此蔡氏亦未著明身世,但在《南宁府志》“指挥使”下“蔡震”[4]354及“千户”下“蔡良能”[4]358条,有洪武年间即世袭南宁卫副千户的邓州蔡氏,及天顺今后迁邕并世袭指挥同知的平源县蔡氏两个宗族。朱麒妻蔡氏或即身世这两个宗族之一。墓主的两个女儿,则都嫁给了南宁卫的武官,其间长女所嫁为南宁卫指挥使鹿悦芳。鹿悦芳同样是世袭军职身世,其“鼻祖荣,东阿县人,洪武中,累功升都指挥使,永乐中,钦调广西都司。正统初,鲁祖振袭调本卫,世袭指挥使。今悦芳袭”[4]352-353。次女则是嫁给了南宁卫的千户万全。万全其人不可考,史料亦不载,但能够必定的是,他是南宁卫的世袭武官。到了墓主的孙辈,除了持续与卫所其他世袭武官联婚外,还呈现了与当地科举士子的联婚,最典型的莫过于墓主长孙女嫁给了当地的一名庠生,而次孙女则与南宁卫的带俸官吴怀仁结为了连理。在明代,世袭武官宗族间彼此联婚,以此安定宗族在世袭军籍中的位置对错常常见的。而到明代中后期,跟着武官位置的下降,科举入仕又逐步成为了世袭武官宗族安定本身位置、开展新势力的重要途径。因而,作为南宁卫世袭武官的朱氏宗族,除了持续同卫所的其它武官宗族通婚外,还扩展了与当地科举士子的联婚,以此安定、扩展本身的位置和影响力。
图二 墓主朱公宗族谱系简表
四、墓志撰书者及其反映的问题
墓志的编撰者为李嫡亲。李嫡亲,宣化(今南宁)人,嘉靖戊午年(1558)举人[4]418,曾于明万历八年(1580)至十年(1582)间任惠州府知府[8]。此墓志书于万历十五年(1587),或是李嫡亲卸职归邕后所作。在墓志中,李嫡亲还记载了其时为墓主书撰墓志的一点弯曲。开端,在墓主朱公的妻子戚氏逝世后,朱公之孙(或为长孙朱大受)即约请李嫡亲代为编撰墓志铭。李嫡亲起先拒绝了,可是朱氏后代“辞坚而请再”,一次次约请他代笔,终究他被朱氏后代的美意和坚持精力所感动,为朱公亲笔题撰了这块墓志。
李嫡亲由科举身世,又是当地望族,并出任过惠州知府,在其时南宁的文人士子体系中颇有声威和位置,因而他就成为了朱氏后代约请编撰墓主朱公墓志的的首选之人。朱氏后代盛邀李嫡亲编撰墓志,乃至于“辞坚而请再”,其背面所反映出的本质,或许还与明代中期今后武官位置下降,使得一些军籍身世的人开端追求经过科举考试改动身份和位置然后改动本身的境遇有关。明代实施军籍世袭制,不得随意更改户籍身份,而在明后期武官位置下降的布景下,军籍身世的人若想高人一等,仅有的途径就是经过科举入仕,然后改动户籍身份。因而,咱们我们能够看到,在朱氏宗族中,朱麒在世袭祖职之前是“先充邑学生员”[4]358的,而本应该世袭祖职的“嫡长孙”朱大受则是郡廪生,已彻底改动成了一个文人,朱麒的长女也嫁给了当地的一名庠生。朱氏宗族在具有世袭军职的状况下,仍然寄望于科举之途,并与当地的科举士子结交、联婚,无疑是在追求打入当地文士体系,并由此逐步脱节军籍的捆绑。
五、结 语
2010年时,邕宁区文物办理地点邕宁莲花坡收集到的这块青石质墓志铭,刻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是由明代宣化县举人李嫡亲编撰,记载了明南宁卫镇抚朱麒之父朱公的生平、宗族谱系等。从志文来看,墓主逝世较早,或许早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即已过世,但一直到其妻子逝世五年后,方于万历十五年(1587)由后代后人将两人尸骸迁至湴洲岭的宗族墓地中合葬。墓主是其时南宁卫的世袭武官,归于“带俸官”,不任职事。从墓主宗族谱系及宗族成员婚配状况判别,墓主地点的朱氏宗族作为卫所世袭武官,首要是与南宁卫其他世袭武官宗族进行通婚和联婚,意图是以此来安定本身宗族的位置。但与此一起,朱氏宗族也开端与本地的科举士子结交、联婚,其后代也开端追求经过科举途径入仕,以期改动世袭军籍对宗族的限制和影响。这种现象的呈现,与明代中后期武官位置的下降、军籍户追求经过科举改动宦途等或有相关。
[1]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洪武十三年二月[M].台北:台湾中央研讨院前史言语研讨所影印本,1962:2060.
[2]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四:洪武十八年[M].台北:台湾中央研讨院前史言语研讨所影印本,1962.
[3]明世宗实录:卷五十五:嘉靖四年九月[M].台北:台湾中央研讨院前史言语研讨所影印本,1962:1342—1343.
[4]《南宁古籍文献丛书》编纂委员会.南宁府志[M].明嘉靖四十三年版别.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5]梁志胜.试析明代卫所武官的类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87.
[6]兵部一:铨选一:官制[M]//大明会典:卷 118.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
[7]覃延欢.略论广西八寨瑶壮农民起义[J].民族论坛,1987(4):46.
[8]刘溎年,等.惠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305.
==========
原载于《文物春秋》2018年第2期
版权归原版权者一切
本文仅供信息沟通之用
如有不妥请奉告将本文删去或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