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生活网行业资讯正文

南博中国画我们展上新徐悲鸿笔下那么多马为何这匹系上缰绳

2020-01-18 06:43:28  阅读:1787+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扬子晚报网1月17日讯(记者 张可 文/摄)2019年11月,南京博物院联合我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徐悲鸿纪念馆等国内美术、文博组织,推出了《仰之弥高——二十世纪我国画我们展》,汇集了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8位大师的经典力作。为了让观众看到更多珍品,最近该展进行大规模换展,更新了58件套著作。其间,徐悲鸿《九方皋相马图》等传世名作露脸。展览将继续到2月28日。

展览主题海报

自在而雄健的快马集群飞驰——这是徐悲鸿“画马著作”中的典型画面。此次换展后露脸的《群奔图》便是徐悲鸿的代表著作之一。六马组合,出现于画面之上,构图疏密有致,施墨淋漓尽致,体现出马儿们一往无前的澎湃之势。赏识这幅著作,首要要把画面中的6匹快马都数全,因为最远处的一匹只能看到寥寥数笔画出的马头。“构图组织、墨色浓淡,正是著作精妙地点。画家将西方绘画的透视融入其间,运用色彩的轻重区别主次前后。”《二十世纪我国画我们展》策展人庞鸥介绍时分。

群奔图

而此次换展后露脸的《九方皋相马图》被誉为“二十世纪我国画永存的旷世创造之一,此作代表了二十世纪前期我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这幅著作体裁出自“九方皋相马”的故事,说的是九方皋能看出马的天分和内涵本质而不被表面所利诱,令伯乐都自叹不如。画面中,九方皋叉腰俯首站立,目不斜视地注视着前方的那匹黑色快马,烁烁放光的二目流露出非凡的气质与高明的才智。庞鸥和记者说,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不带缰绳、寻求自在的野马、奔马,而唯有这匹黑缎似的快马毫不勉强被红缰所制。对此,徐悲鸿自己曾解说过:“马也如人,愿为至交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

牧童图

另一个关于徐悲鸿的“破例”,是这幅《牧童图》。策展人庞鸥介绍,徐悲鸿作画从不必新纸与宿墨,因为新纸性燥,墨沾在纸上易散开、难控制,宿墨沉积较多,会在画上留下痕迹。“一般新纸要寄存几年才用,画画如剩墨较多,徐悲鸿就用来写对联。”而这幅《牧童图》是他在旅途中创造,因为条件所限,只能运用新纸宿墨,不曾想宿墨用于画粗糙的牛身、牛尾、牛角,杰出质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期间屡次画牧童和牛,表达了心中对平和日子的巴望,与对幼年的夸姣回想。

九方皋相马图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