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钓轻口鱼,这是圈子里最具挑战性,也是最难以处理的情况,之所以这样认为,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不好钓,而轻口鱼的特征,和滑口鱼、乱口鱼又有部分重合的部分,偏偏糟糕的是,这三种鱼口,都不好钓,处理不好,直接就惊散鱼窝,而偏偏这三种鱼口的处理方式,思路,都不尽相同,如果混淆了,抓不着口是常态,而这种后果,绝对是任何一个钓鱼人,都无法接受的,那么,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什么是轻口鱼。
所谓的轻口鱼,故名意思,就是鱼因为某种诱因,导致进食欲望不强,导致吸食钩饵的力度、幅度轻弱,当然,这里的轻弱,是相对正常鱼口的力度而言,而这一点,恰恰是钓友们很难判断的,毕竟迄今为止,也没哪个研究机构,给个明确的参数,体型多大、什么鱼种,吃饵时给口的力度是多少牛顿,那么,我们也只能通过漂讯的表现,来做一个判断,很常见的特征有这么几点:
1、浮漂动作力度小
2、浮漂动作幅度小
3、浮漂运动区域小
4、钓钝几乎抓不到任何鱼口
这四种特征,是明显和小鱼闹窝的乱口、滑鱼涮饵的滑口做出明显区别的;浮漂力度大、浮漂动作幅度大、运动区域大,漂讯种类繁多,基本上不用判断,就能知道是小鱼闹窝导致的乱口;而滑鱼涮饵导致的滑口,则前三个特征和轻口完全一致,但是,唯独在调钓上有明显的差异,滑鱼钓钝,轻口鱼钓灵,仅从调钓灵顿,再观察一下鱼口,先调钝,然后继续观察,如果浮漂的力度、幅度明显减缓、停滞,再调灵,浮漂动作相较于钓钝有明显变化,那基本上就确定,是轻口鱼了。
确定了轻口鱼,那么是不是直接改善钓组、改善饵料、改变调钓,就可以直接开钓了呢?其实也不行,因为鱼口轻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很常见的诱因有这么几种:
1、缺氧
2、高温
3、低气压
4、低温
5、鱼受惊
6、气温骤变
7、肥水塘长大的鱼
以上这几种,虽然不能说覆盖所有鱼口轻弱的原因,但是,至少包含了多半的诱因,而因为这些诱因不同,应对的思路也不一样,而这些诱因,有的能够最终靠改变调钓、饵料、线组,至少还有上鱼的机会,但是有些情况,除了收杆回家,改日再钓之外,没什么办法来应对,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明白的,为什么这些诱因,会让鱼口轻弱,如果能处理,又该怎么处理呢?
诱因一、缺氧
水中的氧气,学名叫做溶解氧,意思就是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这种溶解氧,是整个水下生态圈的生存基础,而溶解氧在水中的容量,主要和水压、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而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水面和空气接触,有微量的溶解氧溶于水中,第二个,是水中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下,释放出的可溶解于水中的氧气;一般来说,水质越好,则说明水下生态链越完整,厌氧菌越少,水质越差,则说明厌氧菌越多,水底的腐泥越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越低;
除此之外,溶解氧的另外两个参数,水压,其实说白了就是水深不同,溶解氧含量不同,越浅,水压越小,溶解氧越多,越深,水压越大,溶解氧越少;水温越低,溶解氧越高,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那么我们了解溶解氧的内容,那么因缺氧,导致鱼口轻弱,是生物的正常机理反应。
生物的特征其实大体都是如此,一旦缺氧,都会本能的降低活动欲望、活动幅度、活动力度、活动区域,这一特征,在变温动物中尤为常见,如鱼、蛇、蜥蜴、青蛙、鳄鱼等,就算是哺乳动物,也会因为本能,做肌体既能调整;而鱼,主要的表现,通常是上浮,期望找到富氧的区域,与此同时,进食欲望大幅降低,这样一个时间段,就可以做出针对性的处理。
1、饵料味型浓度改变;鱼的嗅觉神经很发达,平时觅食的主要途径,主要是通过嗅觉来完成,当鱼的进食欲望不强时,那么能够最终靠改善饵料味型的浓度,加腥、加香,都是有效手段;
2、窝点添加增氧剂;严格来说,增氧剂的增氧效果并不太明显,毕竟,增氧剂只是一种泡腾类药片,确实含有一定比例的固态溶解氧,但是其主要作用,还是泡腾片和水反应之后,缓释溶解氧,同时滋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则会加速空气中氧气和水的融合,当然,如果是改善水质,增加水下的溶解氧总量,估计至少要投放十几公斤的增氧剂才能有明显效果,而且还得持续投放,在实战中,数量少了没作用,数量多了会惊吓鱼群,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其实鱼也有一定的微弱视力,加上增加剂起效之后,泡腾效应发生之后,会滋生大量的气泡,能有效吸引鱼群进窝,我们大家可以利用这一特征,按照每斤窝料拌入20~40g增氧剂,可以保持大约30~40公分持续诱鱼效果,一旦时间到了,再次按照这个数量继续补充增氧剂,就能有着不错的诱钓效果。但是,这对增氧剂的质量发展要求很高,劣质的增氧剂,要么气泡少,要么溶解氧少,要么就是气泡太多,容易惊吓鱼群。
诱因二、高低温
作为变温动物,对周边环境和温度要求很高,过高、过低,都会降低活动,减少新陈代谢频率,从而来适应自身温度和环境和温度的趋近一致,这种现象,其实在生物学上,称之为冬眠、夏眠,当然,并不是说变温动物一定会在高温、低温时水面,而是指,在外界温度超过变温承受能力时,变温动物只需要原本十分之一的能量,就能存活,那么可想而知,其活动的频率、幅度、力度、范围等,都会大大减弱;这种因为环境和温度影响鱼的机能变缓,导致的鱼口轻弱,要明白一点,就是虽然鱼的机能变缓、变弱,但是进食的欲望并不弱,尤其是冬季时,甚至会更强烈,但是因为肌体的机能减弱,鱼口自然比较轻弱,这样一个时间段,处理方向,除了饵料味型调整,还需要将饵料的状态,也就是适口性,钓组的灵敏度,这两个角度做出调整。
1、适口性调整,不管是高温的夏季,还是低温的冬季,如果出现于口轻弱,第一要调整的,就是饵料的适口性,简单的来说,方便鱼吞咽、吸食,饵团要小、比重要轻、溶散要好;
2、钓组调整,一是小钩,二是细线,倒不是考虑到鱼线会不会挡口,而是钩小,饵团就小,鱼在吸食钩饵时,花费的气力更小,线细,给口讯号的讯号就低。
除此之外,冬夏动钓深,也是一个共性,因为较深的水位,有一个特性,就是相对来说,称得上冬暖夏凉,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深水的水温,因为容积原因,温度升降幅度是很低的,所以只要鱼群没有因为缺氧上浮,那么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钓深,钓更深,就是最好的选择。
诱因三、鱼受惊
这样的一种情况,在休闲野钓、黑坑钓、竞技钓,甚至是湖库钓中都屡见不鲜,要说原因倒也不怎么复杂,主要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光线变化、噪音、声音、撞击等原因,会导致鱼群受惊;如起鱼动静太大,惊鱼、跑鱼,黑坑、竞技钓时,钓位频繁有人、车经过,钓点附近市场有巨大的声响,这些原因都会导致鱼群受惊,带来的后果,就是鱼群不敢进食,这样的一种情况,如果影响源无法消除,或者无法减弱,那么基本上也没什么好办法;
比如黑坑放鱼,如果现放、现抢,那基本上出鱼率普遍都不怎么样,一般放鱼后8~12小时后,才适合出钓;因跑鱼、起鱼导致的惊窝,只需要在原窝点附近5~8米处,打个新窝子,只要窝料不做变化,最多1~2小时左右就会重新发窝,而因噪音导致的鱼口轻,抓口难,只要等到噪音源减弱、消失,最多半小时左右,鱼口就会恢复,这些都不需要刻意调整,或者说调整了,也没什么用处。
诱因四、肥水塘长大的鱼
因为肥水塘,水质差,水中微生物含量高,水底厌氧菌存活率高,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鱼,完全适应了低氧的环境,但同时,吃口的力度,不管是体型小,还是体型大,都不会给出有力的吃口,那么在这种水质的水域垂钓,饵料味型、调钓,这两个环节做出调整,都能有效应对鱼口轻的问题。
1、饵料味型,宜淡不宜浓,肥水塘或者肥水水域,因为厌氧菌比例很高,所以水中微生物多、浮游生物多,水底腐泥也多,所谓水味多腐臭,所以不管是腥还是臭,甚至是香的饵料,在肥水塘里,效果都很一般,反而是穿透好、味型素淡的饵料,在肥水塘效果更明显。
2、调钓,宜灵不宜钝;肥水塘,最主要的成因,就是水域封闭,除了雨水,很难和外来水源交换水源,所以时间久了,肥水塘就生成了,换句话说,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都是滑鱼、轻口鱼,所以无所谓抓口不准,跑鱼、惊鱼,反正都不好钓,那么较灵的调钓,在封闭的水域中,只要不是大风、下雨的环境里,调钓越灵敏,守外界影响不大,主动抓口,效果反而更好一些。
对钓鱼人来说,鱼只有两种,一种,是我们钓不上来的,另一种,是我们能钓上来的,凡是我们能钓上来的鱼 ,其实都是好钓的,凡是我们钓不上来的鱼,其实都是难钓的,随着我们钓龄的增加、钓技经验条的丰富,就会发现难钓的鱼,越来越少,好钓的鱼慢慢的变多,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因为经验比较丰富了,能对症下药,那鱼,自然就不难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