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仍是低温蓝釉,只要瑰丽之感,缺少冷静色彩。
元 蓝釉白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高温蓝釉最早呈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霁蓝釉,又称“祭蓝釉”、“霁青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重,釉面不流不裂,色彩浓淡均匀,呈色较安稳。
明 宣德款祭蓝釉印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描写暗花的,还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宣德霁蓝釉主要有以下特征: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规整者少,大都线条曲折,不规整。
3、圈足施釉究竟,平视不见圈足露胎。
4、浅刻斑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罕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造,为突起的立体斑纹,但张望时,似无立体感。
5、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罕见。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好器,但景德镇御厂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阐明其出产从未连续。
明嘉靖 霁蓝釉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种类五光十色,二是釉色种类有新开展。造型除传统的宫殿祭器、摆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微纹片,单个的有棕色斑驳,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
清 康熙款祭蓝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霁蓝釉瓷器出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非常精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的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编年款的。
清 雍正款祭蓝釉高足碗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时期,霁蓝釉瓷器造型古雅正经,线条美丽圆润,器内与底部均施白釉,通体施蓝釉。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釉面蓝中泛紫,因其釉色美丽而独步有清一代。
清 乾隆 霁青描金番莲双耳葫芦瓶
台北故宫藏
乾隆时期霁蓝釉瓷器多选用描金地加彩绘的工艺,工艺杂乱,烧制难度较大。设色富丽,纹饰烦琐。但釉面不如雍正时期莹润有光泽。色彩为纯洁的蓝色,不如雍正时期美丽。
清代晚期霁蓝釉瓷器施釉欠均匀,较淡薄,釉面呈波涛状,胎体趋于厚重,造型蠢笨。
收藏宣德霁蓝釉
明宣德 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高4.0cm,口径19.2cm,足径12.7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内底及外壁均以白泥描绘鱼戏荷莲图画。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蓝釉白花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立异种类,其蓝白比照明显,具有较好的装修作用。明代宣德时的景德镇窑将这一装修种类加以开展,图画描写愈加细腻,造型种类及装修体裁亦大为增多,造型有盘、碗、尊等,装修体裁有龙、鱼莲、萱草、折枝花果、缠枝花等。应引起留意的是,清代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曾仿烧过宣德蓝釉白花鱼莲纹盘,但图画描写不如宣德时著作细腻。
明宣德 祭蓝釉暗花云龙纹盘
高4.6cm,口径20.1cm,足径12.7cm
故宫博物院藏
盘撇口,弧壁,圈足。通体施高温钴蓝釉,口沿处因高温下釉层熔融垂流映现白色骨胎,构成一道圆润的白边。釉面泛橘皮纹。内壁暗印双云龙戏珠纹,因釉层厚,纹饰不明晰。足内施白釉,中心青花双圈内“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盘造型规整,釉色纯粹,是宣德朝祭蓝釉瓷的典型器。
明 宣德 霁青葫芦瓶
口径1.8cm,高12.7cm,底径5cm
台北故宫藏
葫芦瓶,圆口,短颈,圆腹,束腰,平底,凹足。外壁施蓝釉外底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双行楷款,外加双圈。
明 宣德 霁青刻花莲瓣纹滷壶
通盖高10.6cm,口径2.8cm,足径7.1cm深8.2cm
台北故宫藏
卷口,短直颈,斜肩,圆腹,平底,浅挖足,曲把,短流,带盖。壶身浅刻莲瓣四层,流口一层。外壁及器盖全施以霁青釉。青色淡雅,深青带紫,白釉泛青,器口、及凸棱处均露白边。露胎圈足细腻皎白,胎釉间呈浅黄色,略带细微斑驳。器底双青线内青花书「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
明 宣德窑 霁青暗花双龙青碗
高8.9cm,深7.3cm,口径20.5cm,足径8.9cm
台北故宫藏
撇口,弧壁,矮圈足。器表里满施霁青釉,无纹,胎壁匀薄,底、足略厚,霁青釉带紫,口沿及足露一「灯草白」边,白釉泛青绿色,圈足中心一带青釉稍浅,釉内满佈晶莹气泡,圈足露胎,质坚细緻,间带巨细铁斑。器底施白釉,白釉泛青,底刻「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刻圆圈。
明 宣德 霁青釉盘
高4.2cm,口径17.4cm,底径10.9cm
台北故宫藏
明 宣德窑 霁青水仙盆
高5.6cm,口长22cm,口宽15.1cm
足长20.2cm,足宽13.1cm
台北故宫藏
器呈椭圆形,侈口,直壁,平底。朴素无纹,表里施霁青釉,胎骨稍厚,釉色青艳带紫,口缘一线露白(灯草边),泛浅青绿绿色,底边积釉浓重,然亦见浅白边,釉面满佈细如针孔的橘皮纹。底露胎无釉,质坚细腻,惟正中施一白釉长方形,釉下青花横书「大明宣德年製」一行六字楷款。
明 宣德窑 霁青白裡暗花双龙纹盘
高4.5cm,深3.5cm,口径19.7cm,足径12.8cm
台北故宫藏
侈口,弧壁,平底,圈足。外施霁青釉,裡为白釉,内壁印饰暗龙纹一对,盘心浅划品字云纹。青釉浓重带紫,口沿露「灯草边」白边一周、积釉泛青。圈足露胎,坚而细腻,泛橙色夹铁斑。底划「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圈。
明 宣德窑 霁青碟
高3.7cm,深2.9cm,口径15.2cm,足径9.2cm
台北故宫藏
侈口,弧壁,平底,圈足。全器除底外均施霁青釉,青釉浓蓝带紫,口、足均露「灯草白」边,釉面呈橘皮纹。胎骨匀薄,皎白细腻。底青花书「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圈。
明 宣德窑 霁青仰钟式碗
高10cm,深 8.9cm,口径15.3cm,足径8cm
台北故宫藏
器形反扣,形状似铜钟,故名。侈口,深壁近筒形,平底矮圈足。器内白釉,外壁施霁青色釉,釉色匀亮,无纹饰。底白釉青花书:「大明宣德年製」,加双圈。霁青釉是以氧化钴为著色剂,合作釉药而成,与青花同一原理,元时已有霁青器之烧製。
明 宣德款祭蓝地白花鱼莲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宣德款祭蓝地白花鱼藻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收藏雍正霁蓝釉
清 雍正 霁青直口瓶
高7.3cm,口径16.2cm,底径6.7cm
台北故宫藏
直口,细长颈,斜肩,圆腹,圈足。器内壁施白釉,外壁罩霁青釉,釉层稠密且色泽光润匀亮。白地器底书「大清雍正年製」双圈青花楷款。
清 雍正 霁青直口瓶
高7.3cm,口径16.2cm,底径6.7cm
直口,长颈,斜肩,垂腹,圈足。器内壁施白釉,外壁罩霁青釉,釉层稠密且色泽光润匀亮。足底露胎,白地器底书「大清雍正年製」双圈青花楷款。
清 雍正 霁青玉壶春瓶
高28.9cm,口径8.5cm,底径11.3cm
台北故宫藏
撇口,直颈,溜肩,垂腹,矮圈足。器表施霁青釉,器内与底施白釉。圈足足底周缘露白胎,胎质皎白。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二行六字双圈楷款。
清 雍正 霁青渣斗
高20.3cm,口径22.8cm,底径8.5cm
台北故宫藏
渣斗。喇叭口外撇,长颈锐收,短圆腹,外撇圈足,造型曲度改变别緻。器表施霁青釉,器内施白釉,釉色圆润均匀,外表有少许缩釉气孔。圈足内及底色白,以青花直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双行楷款,外围以双圆框。
清 雍正 霁青玉壶春
高27cm,口径6.8cm,底径9.2cm
台北故宫藏
盘口上折,直长颈,斜肩,硕腹下歛,双阶式撇足。器身施霁青釉,匀淨亮光,长颈上饰弦纹二道,器内白釉。底白地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双行六字楷款,外加双圈。
清 雍正 霁青小花盆
高8.7cm,口径13.7cm,底径6.7cm
台北故宫藏
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厚胎骨,外面满施深青泑、内面纯白,朴素无纹饰。底有青花书「雍正年製」四篆字款。
清 雍正 霁青瓶
高11.8cm,口径6cm,底径6.1cm
台北故宫藏
侈口宽唇,短颈,腹部扁圆,浅圈足。胎骨上薄下厚,外面满施深青泑,内面及底纯白,朴素无纹饰。底有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六楷字款。外加双圈。
清 雍正 霁青瓶
高25.3cm,口径8.1cm,底径10.7cm
台北故宫藏
圆口,直长颈,斜肩,垂腹,圈足。器内施通明釉,器表施霁青釉,亮光微泛灰青。足底露胎,呈白色。底施通明釉,青花书双圆框「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 雍正 霁青小茶壶
通高8.5cm,口径7.5cm,底径8.7cm
台北故宫藏
子母口,短圆身,曲流,圆形把,平底凹足,带平顶圆纽盖,气孔设于纽顶上。器内、外底、盖里均施白釉,白釉微泛青;外壁、盖面满施霁青釉,釉色匀润润滑,口沿及流口薄釉处均露白边。器底白地上青花书「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款,外加双圈。这类大口矮圆形茶壶,器形大方有用,颇受雍正皇帝喜欢,除霁青之外尚有茶叶末、搪瓷彩等著作。
清雍正 霁蓝釉小杯
口径7.2cm,足径2.9cm,高3.7cm
故宫博物院藏
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此类霁蓝釉器物多在祭祀时运用,因而又被称为祭蓝釉。
清雍正 祭蓝釉小口筒式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款祭蓝釉花盆托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雍正款祭蓝釉鼓钉洗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