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生活网行业资讯正文

明清火器从前大杀四方后来为何不行了

2020-04-07 18:05:20  阅读:9450+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1

▲1793年,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舟山港。

自诩为“十全白叟”的乾隆,曾不止一次有时机和西方触摸,可他面临西洋来使时,一向摆出傲娇情绪。在给英王的书信中,他说:

天朝物资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品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咱们天朝上国啥都有,出产力噌噌往上涨,停留不屑于跟你们洋人互易商货,不过咱们的茶叶、丝绸到底是你们生活必需品,只好谅解一下尔等。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抵达北京。他们以给乾隆补贺八十大寿为名,实为恳求添加互易商货口岸,减免关税,以开辟我国市场。

马戛尔尼此次前来,还带来一些工业革命的最新创造效果作为寿礼,合计600多箱,随行人员也多有科技、医学、帆海等方面的人才。英国人赠送的地理仪器,被保藏在乾隆制作的地理馆,该馆是我国最早的地理馆,后来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

但是,这些都不是乾隆关怀的,初见马戛尔尼,他纠结的是对方应该以怎样的礼仪朝见。照理说,外国使者前来“纳贡称臣”,就该行跪拜礼。

可马戛尔尼坚持以单膝跪行礼,标明大英帝国与大清居于平等位置,这让乾隆非常不满。

就在乾隆为这些细枝末节大为动火时,英国水兵已悄然显露咄咄逼人的气势。

马戛尔尼此次访华,船队中最大的军舰“狮子”号,装有64门火炮,就停靠在浙江象山北部的海域。英国使团带来的礼品中,还有一门装有110门大炮的英国军舰模型,原型是其时英国最大的军舰“君主”号。

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兵器”,大清满朝文武都闻所未闻。对此,乾隆仅仅传谕各督抚谨防海口,没有采纳任何实质性的办法。

▲乾隆皇帝:怪我咯。

乾隆不知道,工业革命现已让英国乃至国际,发作翻天覆地的改变,也不知道,这一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刚被他的子民推上了断头台。

他更没想到,47年后,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强行敲开了我国的大门。

黑格尔曾如此点评这一时期的我国:“它辗转反侧仅仅一个宏伟的废墟罢了,任何前进在那里都无法完成。”

2

其实,清朝统治者并非一向抱残守缺,他们也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清军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就与一件西洋兵器休戚相关,那便是——红夷大炮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大北。满洲的兵强马壮能征善战,让明朝大为惊骇。此刻,大臣徐光启上书朝廷,提出设险守国,建炮台,造“大铳

▲徐光启曾向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大铳”,便是红夷大炮。这是16世纪后期,由英国人改善的一种西式火器,归于重型加农炮,炮身各部分以口径的尺度为基数,按必定份额规划,在其时规划先进,适当科学。

这类火炮具有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射中率高级长处,用来击杀密布进攻的敌人,适可而止,正好能够抵挡满洲马队。

红夷大炮东传,最早来自于荷兰殖民者。

16世纪末,进行海外扩张的荷兰人,闯入我国海域。这批殖民者赤发红须,在老大众看来,无异于非主流杀马特,所以称他们为“红毛夷”,这也是红夷大炮姓名的由来。

万历年间,荷兰人屡次侵略我国滨海。有一回,荷军与明军在海上相遇。明军不知荷兰人何方神圣,取来平常所用的老式火器进行进犯。荷兰人立马用船上的红夷大炮遥遥相对,只见一缕青烟,炮弹落到明军船上,应声爆破,威力巨大。随后,荷兰人缓缓扬帆而去,不费一弓一箭,而明军死伤沉重,从此对红夷大炮心有余悸。

时人认为,荷兰“所恃唯巨舟大炮…发之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

红夷大炮声名远扬,科学达人徐光启听闻,信任这便是大明的护国神器。

苦于其时还没有正规的进口途径,无法从欧洲直接购买红夷大炮。徐光启只能经过寓居于澳门的葡萄牙人做代购。

葡萄牙人便作为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大炮卖给明朝。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以私家捐资的方法,购买4门红夷大炮,并于天启元年(1621年)运送回京城。

在徐光启的领导下,大明王朝的红夷大炮研制获得腾跃性开展,随后又对其加以拷贝。这一新式兵器很快运送至前哨,在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

▲辽宁葫芦岛兴城袁崇焕像,人像旁雕有一门红夷大炮 图源/图虫构思

3

红夷大炮的成名之战,当属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大捷

这年正月,努尔哈赤得到音讯,明朝免除孙承宗,以另一个老臣高第为辽东经略,并将部分关外守军调往关内。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走了,喜从天降,率后金军6万,声称13万,西渡辽河,八面威风地要拿下宁远这座关外要塞,随后进军山海关。

但是,努尔哈赤的对手不是高第这个瘦弱的白叟,而是从三年前就镇守在宁远的袁崇焕,及11门红夷大炮。

宁远城中,守军不满两万,文官身世的袁崇焕初经战阵,这形势乍一看便是一边倒,大神虐菜鸟。

面临大军压境,袁崇焕寸步不让,写下血书,誓死守城。之后,坚壁清野,将郊外民居焚毁,大众、粮草撤入城中,又将红夷大炮驾于四面城墙,指令曾在京承受葡萄牙人练习的管炮官彭簪古担任指挥,待机射击。

正月二十一日,后金军十万火急,大举攻城,在牌车和厚盾的保护下,拥云梯等攻城器械,猛攻城墙西南。

城上红夷大炮忽然发威,对准后金军便是一轮轰击。后金军认为天降惊雷,还没反响过来,就抱团送命了。两边激战数日,今后金军伤亡1.7万人,攻城器械尽数被毁,无法撤军告终。

▲袁崇焕:备受争议的名将。

朝廷对袁崇焕和红夷大炮大加欣赏,选拔袁崇焕为兵部右侍郎,巡抚辽东,并封其间一门红夷大炮为“安国三军平辽靖虏大将军”。

据徐光启本人称,受封的这门大炮,便是他从葡萄牙人购买的第一批红夷大炮之一。葡萄牙代购,良知商家,诚不我欺。

68岁的努尔哈赤,带领残兵败将回到沈阳,起兵四十余年,从未遇如此惨败,心中愤怒不已。当年八月,他就郁郁而终。

4

宁远之战一年后,努尔哈赤的承继人皇太极,在宁锦之战中又吃了一次红夷大炮的亏。吃一堑,长一智,皇太极意识到这红夷大炮真是“大杀器”,必定要搞几门来研讨研讨。要知道,女真人起先连铁都罕见,箭簇都是用鹿角做的,后来在与朝鲜人、汉人的交易中才逐步通晓炼铁术,现在皇太极想学造炮,大有学渣逆袭之势。

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攻击辽西的大凌河

毛文龙旧将孔有德耿仲明接到指令,从登州赶去救援,行至吴桥,这支戎行忽然哗变,反扑登州。

这哥俩停留就对明廷不满,在大闹一场后叛明降金,不只给皇太极带去了登州贮备的20多门红夷大炮,还虏走了几位葡萄牙炮师,这些“国际友人”不光做代购靠谱,对制作、运用火器也很内行。

皇太极总算得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红夷大炮,登时爱不释手。

孔、耿二人由此一步登天,屡立战功,后来名列清初四大藩王。他们的暴乱很快就引起连锁反响。

困守大凌河近百天的祖大寿,因城中缺医少药,不得已于当年十月开城屈服。据明朝兵部的材料记载,城中红夷大炮、灭虏炮、大将军炮、佛郎机炮、子炮等各式火炮3500件,以及其他各种火器,悉数为后金军所得。

▲剧照:红夷大炮为清军屡立奇功。

孔有德、耿仲明的反叛和大凌河的失守,让明朝自天启年间以来购买、拷贝的红夷大炮遭到巨大损失,一起这些配备落入后金手中,成了女真人的攻城利器。

还有不少担任出产山寨货的工,也被掳去满洲,为后金军带来制作技能,这使两军的军备竞赛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崇祯四年的冬季,对明朝来说,比以往更冷一些。

5

偏偏这时候,明朝在宁远大捷后鼓起的“红夷大炮”热敏捷冷却下来。徐光启等人垂暮退休,又无人承继。崇祯皇帝顾着整理朝政,逐步疏忽了兵器配备。

即位之初,崇祯也曾命人去澳门购买红夷大炮,持续延聘葡萄牙炮师进行练习。但是朝中言官们却把“华夷之辨”那套老掉牙的理论搬了出来:“我堂堂天朝上国,为何要凭借外夷之力方能御敌呢?”崇祯听罢,把红夷大炮丢一边,不了了之。

明亡今后,徐光启为引入红夷大炮、整理边防军务所作的《徐氏庖言》还留存于钦天监,酷爱学习的顺治帝屡次阅览此书,慨叹道:“使明朝能尽用此言,则朕何故至此也!”

▲剧照:崇祯帝朱由检。

在这场军备竞赛中,明朝抢占先机,却功败垂成。满洲人没有扔掉任何一个时机,在缉获红夷大炮后,他们很快进行拷贝,并将“失蜡法”应用于铸炮工艺中,加紧练习炮手,使其成为攻城略地的有力兵器。

到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现已具有60门自主制作的红夷大炮,为避“夷”字之嫌,改名曰“红衣大炮”。皇太极也给自主研制的红夷大炮山寨版取了嘹亮的封号,称之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并组建了一个新军种“乌真超哈”,汉译为重兵,组成适当规模的炮队,“自此,凡遇行军,必携红夷大将军炮”

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松锦大战中,清军用红夷大炮攻城。在塔山、杏山两座明军重兵把守的要塞,巩固的城墙被红夷大炮一下轰开二十多丈的缺口,清军一拥而入,将坚城一举攻下。明军只能束手屈服。

清军入关后,红夷大炮威力不减。

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退守潼关,终究一道防地正是被红夷大炮攻下。

李自成与皇太极相同,也因明军的红夷大炮吃过亏,后来在与明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作战时缉获了不少火器。大顺军进攻北京城时,明军简直不战而溃,许多枪炮为大顺军所夺。进城后,李自成更是把握了这个在其时设防炮兵、炮位最多的城防体系。

但是,农人军兄弟不会用啊!相同具有红夷大炮, 两军交战时,清军长于用马队在红夷大炮的保护下高速冲击,而大顺军没有专业的火器戎行,仍用过期的步骑阵法,一被炮轰就不知所措,终究落花流水。

▲清军入关,公布剃发令。

顺治二年,江阴军民抵抗剃发令,起义后独守孤城三个月。不曾想,屈服清廷的吴淞总兵李成栋,从南京拉来24门红夷大炮,狂轰滥炸,一夜之间,城门失守,全城被屠。

据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记载,南明政权的重要据点,杭州、金华、广州等城,无一不是被红夷大炮攻破的。

对此,从前辅导明朝铸造红夷大炮的传教士汤若望剖析道:

清武士壮马泼、箭利弓强,早已胜过明军,近来火器又与明军适当。火器中威力最大的,莫过于西洋大炮,今则清军不光有,并且为数甚多。明军虽然把握西洋大炮在先,惋惜开展缓慢,素无多备

6

清军凭借着红夷大炮这一进口货,还有Made in 东北的山寨货大杀四方,对火器的研讨却逐步趋于阻滞。

康熙在位时,还下诏称急需火器,命兵部督造。有学者计算,康熙一朝造红夷大炮900多门,专供皇室和满八旗之用。在平定三藩、一致台湾、战沙俄、征噶尔丹等战场上,红夷大炮时代发挥着无足轻重的效果,打遍天下无敌手,且这一时期的大炮体型硕大,雕饰精巧,可谓明清铸造火炮的最高水平。

但是,清朝皇帝始终认为,骑射才是“满洲之底子”。相同喜爱捯饬西洋玩意的雍正皇帝,在即位后就命令:“以满州夙重骑射, 不行专习鸟枪而废弓矢, 有立刻枪箭熟谙者, 勉以优等。”红夷大炮再也不是那个助清廷打天下的小可爱了,使枪炮的还比不过耍弓箭的。皇帝就爱看武士骑马摔跤耍大刀,乃至到了近代,慈禧还信任义和团那一套。

直到马戛尔尼访华时,清军的兵器仍然是火器与冷兵器并用,并以冷兵器为主。

▲八旗军配备。

一向到近代曾经,清军所运用的“鸟枪”,都是一种前装滑膛火绳枪,发射前要从枪口装填弹药,塞进弹丸,以火绳为点着设备,引爆火药后发射。这种配备,每分钟只能发射一到二发,射程只要100米左右,且运用时要带着火绳、火种、火镰、火药、铅弹等。若是遇到下雨湿润气候,便无用武之地。

相反的,此刻西方现已遍及运用燧发枪。这种枪是用击锤上的燧石来碰击发生火花,然后点着火药,简化了装填火药的进程,去掉了火绳,射速每分钟可达四至五发,射程抵达200米。

清军早已掉队的火炮更是不忍目睹,以红夷大炮为代表的老式兵器,工艺落后、铸件粗糙。这些炮造型粗笨,分量高达上吨,威力和射程却远不如洋人的新式火炮,并且在战场上还简单形成炸膛,弹道紊乱等问题。

《筹海初集》记载,1835年,即距鸦片战役开打,不过才五年时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加强虎门防护时,新造了60门大炮。

成果,在试射时,60门中有10门当场迸裂。关天培立刻派人查看,发现由于技能落后,这些兵器大都带有瑕疵,炮身有许多沙眼,内部竟有许多碎铁渣。有一门乃至内部呈现空泛,巨细能够装下四碗水。关天培心中愤怒,又百般无奈。

▲剧照:关天培在鸦片战役中苦战虎门,壮烈殉国。

试问以这样的兵器和英国人作战,怎么不败呢?恐怕还未开战,先把自己人炸了。

7

更挖苦的是,即便是西方人,也无法否定,火药和火器的故土,其实是我国。

早在十世纪初,我国就呈现了火器军用的规划,到宋朝时这一主意付诸实践,特别是在宋金战役中。

南宋高宗年间,从未上过战场的虞允文能在采石矶以少胜多,大破金兵,不只由于他指挥妥当、宋军同仇敌慨,还在于军中的一大秘密兵器。

这赖以取胜的法宝叫做“霹雳炮”,是一种爆破型火器。它是用竹筒塞满火药,并参加石灰、瓷屑。

采石矶之战是一场水战,霹雳炮在此发挥的效果,犹如赤壁的火遇上了春风,势不行挡。两军战船附近时,南宋军就将霹雳炮点着,抛向对方船中。只听见一声巨响,伴随着烈火燃烧,石灰散成烟雾,迷晕了金兵的双眼,他们慌不择路,彼此践踏。

南宋时,还结合冷兵器的特色,创造了管状火器“突火枪”。

突火枪以竹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和子弹,子弹由瓷片、碎铁、石子之类组成,发射时,声闻五十步。这玩意儿,可说是一切近代枪炮的开山祖师。

元代,火器西传,先由蒙古人传到西亚,再从西亚传到了欧洲,就像马克思说的,“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破坏”

14世纪30年代,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这个曾被唯美地译为“翡冷翠”的文艺复兴发源地,欧洲的科学家们开端拷贝东方的管形火器,研制近代枪炮。

两百年后,当葡萄牙的舰队驶向我国,明朝官员惊奇地发现,这些不速之客的异域来客居然具有前所未闻的先进兵器。

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向明朝派出首位青鸟使皮雷斯。一支由四艘帆船组成的舰队抵达广州。

为表敬意,对我国礼仪毫不了解的葡萄牙舰队指挥官费尔南多命令,升旗鸣炮。三声炮响,城中皆惊,惧怕天灾来临,四处窜逃。担任招待的明朝官员还认为葡萄牙人是在开炮寻衅,欲行不轨。

这件让大明子民震动的兵器,叫做佛郎机炮,流行于15世纪末到16世纪前期,与我国传统火炮比较,具有显着的前进。它很好地处理了管内闭气问题,并提高了灵活性、射中精度。

▲佛朗机炮展示了我国与西方火器开展的差异。

佛朗机炮的呈现,让明朝第一次感觉到,在军事科技上与西方的代差。但是面临这一新式兵器,明朝不是对火器加大研制力度,迎头赶上,而是和后来对待红夷大炮相同,选用“拿来主义”,直接购买、拷贝,知识分子们把更多精力用在陈腔滥调、贪腐、党争上。

8

从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的近三百年时刻里,我国的火器制作大都故步自封,鲜有前进,明朝如此,清朝尤甚。

乾隆二十一年公布的《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中,列举了85种炮名,肯定没立异的炮种,都是几百年传下来的老古董,仍是本来的配方,仍是了解的滋味。

马戛尔尼带来的礼物中,那艘装有110门大炮的英国军舰模型,很快被乾隆送入圆明园封存,当成宝物保藏起来。仅仅由于乾隆在藏品中没有多看它一眼,早已忘掉了它“容颜”,清朝再次扔掉了向西方学习的时机,没有将其用于改善清朝的火器技能。

道光二十年(1840年),当清朝还沉浸在盛世的美梦中时,英国的战舰咄咄逼人地驶来,敲碎了清廷的梦想。

▲中、英签定《南京公约》。

第一次鸦片战役后,代表清廷签定《南京公约》的耆英,登上了英国战舰。观赏一圈后,他不由感叹:“洋人这战舰,船坚炮猛。我曾经也仅仅听到风闻,现在亲身上来一看,看到它们装载的火炮,愈加知道,这不是咱们的军力所能抵挡的。”

一次又一次的错失,终究换来的是,近代百年的耻辱和丢失。

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庞乃明:《明代我国人的欧洲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兆春:《我国火器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年

(美)欧立德:《乾隆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刘鸿亮:《中英火炮与鸦片战役》,科学出版社,2011年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